师昌绪, (1918年11月15日—2014年11月10日),金属学与材料学家,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直隶(今河北)徐水大营村人。父亲师克和,妻子郭蕴宜,儿子师宁。1937年,师昌绪就读于冀绥平津联合中学。1941年-1945年,师昌绪就读于国立西北工学院采矿冶金工程系。同年,师昌绪在綦江电化冶炼厂,任技术员。1947年,师昌绪在鞍山钢铁公司,任技术员。1948年,师昌绪获美国密苏里大学采矿冶金工程系硕士学位。1952年,师昌绪在美国欧特丹大学获冶金学博士学位。1952年-1955年,师昌绪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助理研究员。1955年,师昌绪在沈阳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57年,师昌绪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合金钢室主任。1959年,师昌绪等人开发出可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合金。1964年,师昌绪获国家工业新产品二等奖。1972年,师昌绪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1978年,师昌绪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同年,师昌绪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0年,师昌绪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1985年,师昌绪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1982年,师昌绪任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所长。1984年-1996年,师昌绪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1985年,师昌绪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师昌绪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8年,师昌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师昌绪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4年,师昌绪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师昌绪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95年,师昌绪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师昌绪获何梁何利科技基金奖。1996年,师昌绪任中科院学部咨询评议委员会首任主任。1998年,师昌绪获得国际材料研究联合会颁发的“实用材料创新奖”、霍英东基金奖成就奖。2000年,师昌绪任中国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2004年,师昌绪获中国金属学会终身成就奖、光华科技奖成就奖。2010年,师昌绪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28468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师昌绪星”。2015年,师昌绪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