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0月26日—2010年12月14日),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仪征人。妻子倪祖梅。1940年,施履吉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41年-1942年,施履吉在贵州乡政学院园艺系读研究生。1944年,施履吉毕业于浙江大学理学研究院。1946年-1951年,施履吉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期间,施履吉发明了一种名叫“浮称子”的仪器,并用它测出了卵子和胚胎的呼吸,成功地证明了两栖类早期胚胎发育中有头尾和背腹两个梯度的存在。1951年-1952年,施履吉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动物系副研究员。1953年-1954年,施履吉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系研究员。1955年-1955年,施履吉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1955年-1959年,施履吉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室主任。1959年-1963年,施履吉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实验中心负责人、研究员。1973年-1978年,施履吉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1978年,施履吉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教授等。1980年,施履吉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施履吉提出以动物个体尤其是哺乳类的乳腺作为生物工程发酵罐并与其合作者获得了转基因动物与合作者对染色体鞘,及着丝粒进行系列研究获得并克隆了着丝粒DNA。同年,施履吉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施履吉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8年,施履吉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生命科学奖)。著有《定量组织学实验技术》《核酸与遗传》等。

施履吉, (1917年10月26日—2010年12月14日),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仪征人。妻子倪祖梅。1940年,施履吉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41年-1942年,施履吉在贵州乡政学院园艺系读研究生。1944年,施履吉毕业于浙江大学理学研究院。1946年-1951年,施履吉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期间,施履吉发明了一种名叫“浮称子”的仪器,并用它测出了卵子和胚胎的呼吸,成功地证明了两栖类早期胚胎发育中有头尾和背腹两个梯度的存在。1951年-1952年,施履吉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动物系副研究员。1953年-1954年,施履吉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系研究员。1955年-1955年,施履吉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1955年-1959年,施履吉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室主任。1959年-1963年,施履吉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实验中心负责人、研究员。1973年-1978年,施履吉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1978年,施履吉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教授等。1980年,施履吉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施履吉提出以动物个体尤其是哺乳类的乳腺作为生物工程发酵罐并与其合作者获得了转基因动物与合作者对染色体鞘,及着丝粒进行系列研究获得并克隆了着丝粒DNA。同年,施履吉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施履吉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8年,施履吉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生命科学奖)。著有《定量组织学实验技术》《核酸与遗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