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18日—1994年5月22日),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分子进化生物学先驱,长期致力于染色体结构、细胞分类学、细胞遗传学、遗传毒理学、辐射细胞遗传学等研究,主持建立了具有中国资源特色的野生动物细胞库。浙江温州乐清柳市蟾河堡(今蟾东村)人。妻子周桂娥,大女儿施海晶。1953年,施立明毕业于温州中学。1959年-1964年,施立明就读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1964年-1978年,施立明在昆明动物所工作,历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76年,施立明从昆明园通山动物园一头雄性赤麂取血培养,建立相应的方法和技术,制成了清晰的染色体组型照片。1977年,施立明在进行麂属动物染色体研究时,发现上海西郊动物园有一头奇异的麂子枣由赤麂和小麂杂交而成的杂种麂。1978年-1984年,施立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代所长。1980年,施立明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分校做访问学者。1984年-1994年,施立明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1991年,施立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施立明, (1939年12月18日—1994年5月22日),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分子进化生物学先驱,长期致力于染色体结构、细胞分类学、细胞遗传学、遗传毒理学、辐射细胞遗传学等研究,主持建立了具有中国资源特色的野生动物细胞库。浙江温州乐清柳市蟾河堡(今蟾东村)人。妻子周桂娥,大女儿施海晶。1953年,施立明毕业于温州中学。1959年-1964年,施立明就读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1964年-1978年,施立明在昆明动物所工作,历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76年,施立明从昆明园通山动物园一头雄性赤麂取血培养,建立相应的方法和技术,制成了清晰的染色体组型照片。1977年,施立明在进行麂属动物染色体研究时,发现上海西郊动物园有一头奇异的麂子枣由赤麂和小麂杂交而成的杂种麂。1978年-1984年,施立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代所长。1980年,施立明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分校做访问学者。1984年-1994年,施立明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1991年,施立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