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教耐, (1920年11月29日—2018年11月24日),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晋江龙湖镇石厦村人。1930年,施教耐随家人迁往菲律宾马尼拉。1940年-1944年,施教耐就读于内迁贵州的浙江大学理学院生物系。1944年,施教耐在浙江大学任植物生理学助理教授。1947年,施教耐因嫌疑参与浙江大学学潮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48年,施教耐因病取保就医,获释后在贵阳医学院休养。1950年,施教耐在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生理室,任助理研究员。1953年,施教耐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6年,施教耐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60年,施教耐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65年,施教耐发表了首篇油菜研究论文—《油菜种子形成期间葡萄糖降解的途径》。1978年,施教耐以纤维素酶应用研究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0年,施教耐以高粱叶片PEP羧化酶的多构象状态和可逆冷失活的研究成果,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982年,施教耐晋升为研究员。1986年,施教耐任植物生理学博士生导师。1988年,施教耐以PEP羧化酶的结构和调节特性的研究成果,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1991年,施教耐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89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施教耐“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称号。1991年,施教耐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0年,施教耐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