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25日—2006年10月2日),岩土力学及岩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省慈溪观海卫镇人。1945年-1948年,沈珠江就读于绍兴县立初级中学。1948年-1950年,沈珠江就读于上海市立敬业中学。1950年-1952年,沈珠江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水利系。1952年-1953年,沈珠江就读于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1953年-1955年,沈珠江在南京水利实验处土工研究室任技术员。1955年,沈珠江为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生。1956年-1960年,沈珠江在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副博士学位。1960年,沈珠江在南京水利科学院工作,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同年,沈珠江最早发展了土体极限分析理论,证明了两个极限分析原理。1972年,沈珠江在国内率先编制了土工专用有限元程序,最早应用于海堤和船坞基坑的计算。1975年,沈珠江编写出国内第一个基于Biot理论的固结计算程序,并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软土的非线性模型,在海堤、油罐地基等工程的固结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1979年,沈珠江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基于Biot理论的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建立了等价粘弹性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首次成功揭示了唐山大地震密云水库液化滑坡的机理与破坏过程。1988年,沈珠江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9年,沈珠江当选为水利部劳动模范。1995年,沈珠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沈珠江创办了黄文熙讲座并担任首位黄文熙讲座撰稿人。2000年,沈珠江任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沈珠江获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著有《计算土力学》《理论土力学》等。

沈珠江, (1933年1月25日—2006年10月2日),岩土力学及岩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省慈溪观海卫镇人。1945年-1948年,沈珠江就读于绍兴县立初级中学。1948年-1950年,沈珠江就读于上海市立敬业中学。1950年-1952年,沈珠江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水利系。1952年-1953年,沈珠江就读于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1953年-1955年,沈珠江在南京水利实验处土工研究室任技术员。1955年,沈珠江为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生。1956年-1960年,沈珠江在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副博士学位。1960年,沈珠江在南京水利科学院工作,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同年,沈珠江最早发展了土体极限分析理论,证明了两个极限分析原理。1972年,沈珠江在国内率先编制了土工专用有限元程序,最早应用于海堤和船坞基坑的计算。1975年,沈珠江编写出国内第一个基于Biot理论的固结计算程序,并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软土的非线性模型,在海堤、油罐地基等工程的固结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1979年,沈珠江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基于Biot理论的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建立了等价粘弹性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首次成功揭示了唐山大地震密云水库液化滑坡的机理与破坏过程。1988年,沈珠江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9年,沈珠江当选为水利部劳动模范。1995年,沈珠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沈珠江创办了黄文熙讲座并担任首位黄文熙讲座撰稿人。2000年,沈珠江任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沈珠江获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著有《计算土力学》《理论土力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