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0月17日—2003年12月5日),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安丘人,出生于山东潍县(今潍坊)。外祖父王泽普,父亲秦耀庭,妻子吕式媛。1927年-1928年,秦馨菱就读于济南东鲁中学。1928年-1929年,秦馨菱就读于济南济美中学(后改名为齐鲁中学)。1929年-1931年,秦馨菱就读于北平崇德中学。1931年-1933年,秦馨菱就读于通县潞河中学。1933年-1937年,秦馨菱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37,秦馨菱实业部地质调查所(1940年改为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鹫峰地震台,任练习员。1955年,秦馨菱在北京地质学院讲授磁法探矿和放射性探矿等课程。1941年,秦馨菱随李善邦测绘出攀枝花地区三幅地形图,并用磁法探明该矿的分布,确定为钛铁矿。1945年-1946年,秦馨菱在美国联合地球物理公司、斯郎波吉公司和莱恩·韦尔斯公司任实习工程师。1946年-1950年,秦馨菱在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任技士、技正。1950年,秦馨菱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51年-1954年,秦馨菱参加东北、山东、内蒙、湖北等处探矿工作,发现了新矿体。1957年,秦馨菱兼任石油物探教研室主任。同年,秦馨菱加入九三学社。同年,秦馨菱促进了质子旋进磁力仪在我国诞生。同年,秦馨菱获得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科技发明二等奖。1960年,秦馨菱在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任遥控遥测研究室主任。同年,秦馨菱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探空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1960年-1966年,秦馨菱参加气象火箭及人造卫星部分电子线路的研制。1978年,秦馨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室(即第四研究室)主任。1980年,秦馨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秦馨菱, (1915年10月17日—2003年12月5日),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安丘人,出生于山东潍县(今潍坊)。外祖父王泽普,父亲秦耀庭,妻子吕式媛。1927年-1928年,秦馨菱就读于济南东鲁中学。1928年-1929年,秦馨菱就读于济南济美中学(后改名为齐鲁中学)。1929年-1931年,秦馨菱就读于北平崇德中学。1931年-1933年,秦馨菱就读于通县潞河中学。1933年-1937年,秦馨菱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37,秦馨菱实业部地质调查所(1940年改为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鹫峰地震台,任练习员。1955年,秦馨菱在北京地质学院讲授磁法探矿和放射性探矿等课程。1941年,秦馨菱随李善邦测绘出攀枝花地区三幅地形图,并用磁法探明该矿的分布,确定为钛铁矿。1945年-1946年,秦馨菱在美国联合地球物理公司、斯郎波吉公司和莱恩·韦尔斯公司任实习工程师。1946年-1950年,秦馨菱在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任技士、技正。1950年,秦馨菱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51年-1954年,秦馨菱参加东北、山东、内蒙、湖北等处探矿工作,发现了新矿体。1957年,秦馨菱兼任石油物探教研室主任。同年,秦馨菱加入九三学社。同年,秦馨菱促进了质子旋进磁力仪在我国诞生。同年,秦馨菱获得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科技发明二等奖。1960年,秦馨菱在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任遥控遥测研究室主任。同年,秦馨菱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探空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1960年-1966年,秦馨菱参加气象火箭及人造卫星部分电子线路的研制。1978年,秦馨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室(即第四研究室)主任。1980年,秦馨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