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2月15日—1986年7月22日),中国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字子农,江苏武进人。1914年-1919年,秦仁昌就读于江苏省第一甲种农业学校林科。1919年-1925年,秦仁昌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林学系,获学士学位。1924年-1925年,秦仁昌在东南大学任助教。1926年-1927年,秦仁昌任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植物学讲师。1927年,秦仁昌在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任植物学技师。1929年,秦仁昌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植物学博物馆,开始考察、研究蕨类植物分类学。1930年,秦仁昌代表中央研究院出席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植物学会议。1932年,秦仁昌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研究员兼标本室主任。1934年,秦仁昌创建我国第一个植物园——庐山森林植物园。1940年,秦仁昌发表《水龙骨科的自然分类系统》,根据系统发育理论,清晰地显示出蕨类植物的演化关系,大胆提出自己的创见,将水龙骨划分为30多科、200多属。1945年,秦仁昌被聘为云南大学生物系和林学系教授兼主任。1949年,秦仁昌兼任云南省林业局副局长。1952年,秦仁昌率领考察队,深入到云南西部的中缅边界,在芒市坝建立林场,并开始投入了橡胶林的育苗和造林工作。1953年,秦仁昌到云南东南部的中越边界,参加营造巴西橡胶林的勘察设计工作,选定了橡胶宜林地,在云南诞生了新中国的橡胶林。1955年,秦仁昌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秦仁昌调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植物分类与植物地理学研究室主任。1958年,秦仁昌被选入新疆综合考察队任植物组组长,赴新疆考察。1989年,秦仁昌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3年,秦仁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著有《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

秦仁昌, (1898年2月15日—1986年7月22日),中国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字子农,江苏武进人。1914年-1919年,秦仁昌就读于江苏省第一甲种农业学校林科。1919年-1925年,秦仁昌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林学系,获学士学位。1924年-1925年,秦仁昌在东南大学任助教。1926年-1927年,秦仁昌任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植物学讲师。1927年,秦仁昌在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任植物学技师。1929年,秦仁昌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植物学博物馆,开始考察、研究蕨类植物分类学。1930年,秦仁昌代表中央研究院出席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植物学会议。1932年,秦仁昌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研究员兼标本室主任。1934年,秦仁昌创建我国第一个植物园——庐山森林植物园。1940年,秦仁昌发表《水龙骨科的自然分类系统》,根据系统发育理论,清晰地显示出蕨类植物的演化关系,大胆提出自己的创见,将水龙骨划分为30多科、200多属。1945年,秦仁昌被聘为云南大学生物系和林学系教授兼主任。1949年,秦仁昌兼任云南省林业局副局长。1952年,秦仁昌率领考察队,深入到云南西部的中缅边界,在芒市坝建立林场,并开始投入了橡胶林的育苗和造林工作。1953年,秦仁昌到云南东南部的中越边界,参加营造巴西橡胶林的勘察设计工作,选定了橡胶宜林地,在云南诞生了新中国的橡胶林。1955年,秦仁昌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秦仁昌调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植物分类与植物地理学研究室主任。1958年,秦仁昌被选入新疆综合考察队任植物组组长,赴新疆考察。1989年,秦仁昌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3年,秦仁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著有《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