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 1888年1月12日,出生于四川梓潼县长溪乡,原名启宇。现代中医学家。祖父蒲国桢,父亲蒲仲思。
幼时,全家靠父辈行医为生。7岁,开始上私塾。11岁,上小学,同时跟随祖父学医。18岁,悬壶于乡里,并将名字改为辅周,取辅助贫弱、周济病人之意。1917年,在成都开业。数年后返回梓潼行医。1927年,被选为四川梓潼县商会评议员。1931年,倡议成立梓潼县“同济施医药社”。1933年,被选为四川梓潼县第一区区长,数月后因病辞职。1955年,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科工作。1956年,参加农工民主党。1960年,任中医研究院内科研究所内科主任。196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65年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1975年4月29日,去世。代表作品有《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中医对几种传染病的辨证论治》等。
蒲辅周, (1888年—1975年4月29日),中医学家。原名启宇,四川绵阳市梓潼长溪乡人。祖父蒲国桢,父亲蒲仲思。1917年,蒲辅周到成都开业行医。后,蒲辅周返回梓潼行医。1927年,蒲辅周被选为四川梓潼县商会评议员。1933年,蒲辅周被选为四川梓潼县第一区区长。不久,因病辞职。1931年,蒲辅周倡议成立梓潼县“同济施医药社”。蒲辅周创办平民教养厂、施棺会、西河义渡等多项慈善事业。1936年,蒲辅周在成都兴办同济施医药社。1940年,梓潼霍乱流行,蒲辅周令弟弟们将治疗霍乱的药方四处张贴。1945年,成都麻疹流行,蒲辅周到御河边和城郊劳动人民聚居区,免费诊治。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蒲辅周调到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科工作。1956年,蒲辅周参加农工民主党。1960年,蒲辅周任中医研究院内科研究所内科主任。1962年,蒲辅周参加中国共产党。1965年,蒲辅周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著有《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中医对几种传染病的辨证论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