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年—682年6月9日),唐朝军事家、书法家。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父亲为隋朝左光禄大夫裴仁基,哥哥裴行俨。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早年,凭借祖辈功勋被委任为弘文生。唐太宗贞观中叶,参加明经科考试中选,被任命为左屯卫仓曹参军。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将自己用兵的奇术传授给裴行俭。后来,裴行俭调任长安县令。公元655年,武则天被唐高宗立为皇后。裴行俭认为武则天被立为皇后,是国家祸患的开始,遂与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秘密商议对策。大理寺卿袁公瑜向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告密,裴行俭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公元665年,裴行俭升任安西都护。后,任司文少卿,改任吏部侍郎。裴行俭创设长名榜、铨注等法规,作为国家选才授官的制度,规定州守县令的升降、衡量资历的高低作为制度。公元676年,吐蕃入侵,裴行俭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又改任秦州右军总管。公元679年,突厥十个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联合吐蕃,侵扰安西。裴行俭被任命为安抚大食(今阿拉伯)使,以护送波斯王子回国继位为名,领兵西进,欲在途经西突厥时,擒获都支等人,以安定西突厥各部。同年七月,裴行俭到达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以天热为名,滞留当地。后,以打猎为名,召四镇(龟兹、毗沙、焉耆、疏勒四都督府,均在今新疆境)诸部落子弟近万人。裴行俭率军行至距都支部落10余里,派使者向阿史那都支问安,继派使者促其相见。阿史那都支率儿侄首领等500余骑出迎,被擒。裴行俭传阿史那都支做符契用的弓箭,召集诸部酋长前来听命,诸部酋长被擒,被送往碎叶城。后李遮匐投降,与阿史那都支等一同押送至长安。裴行俭因功,授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同年,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二部落相继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唐高宗下诏授裴行俭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裴行俭在黑山,打败突厥军,阿史那泥熟匐被杀,突厥的残余部队逃往狼山。裴行俭回朝以后,阿史那伏念自称可汗,同阿史德温傅会合。公元680年,裴行俭率军驻扎在代州的陉口,同时,离间阿史那伏念、史德温傅。后,阿史那伏念捆缚阿史德温傅投降。裴行俭因功,受封闻喜县公。公元682年,十姓突厥的车薄叛乱,裴行俭任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平叛。还未出师,裴行俭去世,被追赠为幽州都督,谥号“献”。

裴行俭, (619年—682年6月9日),唐朝军事家、书法家。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父亲为隋朝左光禄大夫裴仁基,哥哥裴行俨。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早年,凭借祖辈功勋被委任为弘文生。唐太宗贞观中叶,参加明经科考试中选,被任命为左屯卫仓曹参军。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将自己用兵的奇术传授给裴行俭。后来,裴行俭调任长安县令。公元655年,武则天被唐高宗立为皇后。裴行俭认为武则天被立为皇后,是国家祸患的开始,遂与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秘密商议对策。大理寺卿袁公瑜向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告密,裴行俭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公元665年,裴行俭升任安西都护。后,任司文少卿,改任吏部侍郎。裴行俭创设长名榜、铨注等法规,作为国家选才授官的制度,规定州守县令的升降、衡量资历的高低作为制度。公元676年,吐蕃入侵,裴行俭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又改任秦州右军总管。公元679年,突厥十个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联合吐蕃,侵扰安西。裴行俭被任命为安抚大食(今阿拉伯)使,以护送波斯王子回国继位为名,领兵西进,欲在途经西突厥时,擒获都支等人,以安定西突厥各部。同年七月,裴行俭到达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以天热为名,滞留当地。后,以打猎为名,召四镇(龟兹、毗沙、焉耆、疏勒四都督府,均在今新疆境)诸部落子弟近万人。裴行俭率军行至距都支部落10余里,派使者向阿史那都支问安,继派使者促其相见。阿史那都支率儿侄首领等500余骑出迎,被擒。裴行俭传阿史那都支做符契用的弓箭,召集诸部酋长前来听命,诸部酋长被擒,被送往碎叶城。后李遮匐投降,与阿史那都支等一同押送至长安。裴行俭因功,授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同年,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二部落相继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唐高宗下诏授裴行俭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裴行俭在黑山,打败突厥军,阿史那泥熟匐被杀,突厥的残余部队逃往狼山。裴行俭回朝以后,阿史那伏念自称可汗,同阿史德温傅会合。公元680年,裴行俭率军驻扎在代州的陉口,同时,离间阿史那伏念、史德温傅。后,阿史那伏念捆缚阿史德温傅投降。裴行俭因功,受封闻喜县公。公元682年,十姓突厥的车薄叛乱,裴行俭任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平叛。还未出师,裴行俭去世,被追赠为幽州都督,谥号“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