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洞, (1934年5月26日—1997年12月27日),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山东大学校长。小名神宝,江苏苏州人。父亲潘子起,母亲高嘉懿,姐姐潘承绚,弟弟潘承彪,妻子李淑英,女儿潘勤。1939年-1944年,潘承洞就读于振声中学附属小学。1944年-1946年,潘承洞就读于纯一小学。1946年-1949年,潘承洞就读于苏州振声中学初中部。1949年-1952年,潘承洞就读于苏州桃坞中学高中部。1952年-1956年,潘承洞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4年,潘承洞、尹文霖、邵品琮与侯天相四人选读了闵嗣鹤开设的“数论专门化”。1956年,潘承洞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工作。1957年-1961年,潘承洞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1961年-1979年,潘承洞在山东大学数学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教授(1978年)。1962年,潘承洞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命题(1+5)。1963年,潘承洞、苏联数学家巴尔巴恩与王元又都证明了“1+4”。1973年,潘承洞提出并证明了一类新的素数分布均值定理,它是邦别里-维诺格拉多夫定理的重要推广与发展。1978年,潘承洞成为首批博士生导师。同年,潘承洞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979年,潘承洞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1986年,潘承洞先后任山东大学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副校长。1981年,潘承洞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潘承洞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潘承洞获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6年,潘承洞任山东大学校长。1991年,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成为国家首批建立的五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后被命名为“潘承洞班”。1995年,潘承洞荣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著有《哥德巴赫猜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