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2月2日—1969年2月18日),地质学、矿床学家,新中国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的发现者。字应鳌,江苏常州武进人。父亲孟进。1912年-1918年,孟宪民就读于汉口文华中学。1918年-1922年,孟宪民就读于北京清华学堂高等科。1919年,孟宪民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1924年,孟宪民就读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矿业学院。1924年-1926年,孟宪民在科罗拉多州虎城铅锌矿业公司,任井下采样员和化验员。1926年-1927年,孟宪民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27年,孟宪民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29年-1933年,孟宪民到浙江绍兴、诸暨、萧山、嵊县、青田、昌化,安徽芜湖、繁昌、铜陵、宣城及湖南临武、常宁等地进行地质矿产调查。1934年-1936年,孟宪民调查云南个旧锡矿,参加中缅边界南段未定界的勘察工作。1937年,孟宪民在个旧锡矿,任锡矿勘探队队长。1942年,孟宪民作东川铜矿的详查勘探。1942年-1945年,孟宪民领导云南昆明地质调查组先后完成了1:50000东川地区地形地质图、落雪—因民矿区和汤丹矿区1:5000和1:10000地形地质图以及中英文对照说明书。1946年-1952年,孟宪民任清华大学地质系教授。1952年,孟宪民任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副司长。1954年,孟宪民把香花岭情况与美国新墨西哥州含铍矽卡岩加以对比,指出在香花岭有可能存在条纹岩型铍矿。1955年,孟宪民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孟宪民任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副所长。1959年,孟宪民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著有《矿物鉴定的微化学方法》等。

孟宪民, (1900年2月2日—1969年2月18日),地质学、矿床学家,新中国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的发现者。字应鳌,江苏常州武进人。父亲孟进。1912年-1918年,孟宪民就读于汉口文华中学。1918年-1922年,孟宪民就读于北京清华学堂高等科。1919年,孟宪民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1924年,孟宪民就读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矿业学院。1924年-1926年,孟宪民在科罗拉多州虎城铅锌矿业公司,任井下采样员和化验员。1926年-1927年,孟宪民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27年,孟宪民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29年-1933年,孟宪民到浙江绍兴、诸暨、萧山、嵊县、青田、昌化,安徽芜湖、繁昌、铜陵、宣城及湖南临武、常宁等地进行地质矿产调查。1934年-1936年,孟宪民调查云南个旧锡矿,参加中缅边界南段未定界的勘察工作。1937年,孟宪民在个旧锡矿,任锡矿勘探队队长。1942年,孟宪民作东川铜矿的详查勘探。1942年-1945年,孟宪民领导云南昆明地质调查组先后完成了1:50000东川地区地形地质图、落雪—因民矿区和汤丹矿区1:5000和1:10000地形地质图以及中英文对照说明书。1946年-1952年,孟宪民任清华大学地质系教授。1952年,孟宪民任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副司长。1954年,孟宪民把香花岭情况与美国新墨西哥州含铍矽卡岩加以对比,指出在香花岭有可能存在条纹岩型铍矿。1955年,孟宪民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孟宪民任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副所长。1959年,孟宪民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著有《矿物鉴定的微化学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