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11日—2003年7月15日),光电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人。父亲马克先,妻子孙悦贞。1943年-1946年,马祖光在国立六中(现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学习。1946年-1950年,马祖光就读于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1947年,马祖光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反内战,反饥饿”的游行示威。1950年,马祖光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同时担任物理教师。1952年,马祖光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970年,马祖光创办核物理专业,任主任、副教授。1960年,马祖光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红旗手。1970年,马祖光创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专业(原激光专业)。1980年,马祖光首次在世界上实现钠双原子分子第一——三重态跃迁发射谱,同时发现Na2910nm、0.93#m一um、104uJm——1.16um、2.50um—2.56umm近红外四个新谱区。1980年-1981年,马祖光在德国汉诺威大学作访问学者。1984年,马祖光获黑龙江省特等劳模。1986年,马祖光获黑龙江省特等劳模、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五一”劳动奖章。同年,马祖光荣立航天部一等功,被评为航天部预研先进工作者。1986年,马祖光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1990年,马祖光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员光电子专业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议组成员。1991年,马祖光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员会委员。1994年,马祖光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可调谐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任实验室主任。1996年,任哈工大光电子研究所名誉所长。2001年,马祖光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人事部、教育部追授马祖光“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马祖光, (1928年4月11日—2003年7月15日),光电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人。父亲马克先,妻子孙悦贞。1943年-1946年,马祖光在国立六中(现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学习。1946年-1950年,马祖光就读于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1947年,马祖光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反内战,反饥饿”的游行示威。1950年,马祖光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同时担任物理教师。1952年,马祖光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970年,马祖光创办核物理专业,任主任、副教授。1960年,马祖光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红旗手。1970年,马祖光创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专业(原激光专业)。1980年,马祖光首次在世界上实现钠双原子分子第一——三重态跃迁发射谱,同时发现Na2910nm、0.93#m一um、104uJm——1.16um、2.50um—2.56umm近红外四个新谱区。1980年-1981年,马祖光在德国汉诺威大学作访问学者。1984年,马祖光获黑龙江省特等劳模。1986年,马祖光获黑龙江省特等劳模、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五一”劳动奖章。同年,马祖光荣立航天部一等功,被评为航天部预研先进工作者。1986年,马祖光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1990年,马祖光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员光电子专业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议组成员。1991年,马祖光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员会委员。1994年,马祖光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可调谐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任实验室主任。1996年,任哈工大光电子研究所名誉所长。2001年,马祖光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人事部、教育部追授马祖光“模范教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