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2月23日—2014年12月3日),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常熟人。妻子周精玉。1946年-1949年,陆埮就读于常熟县立初级中学。1949年-1952年,陆埮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1952年,陆埮被录取在留苏预备班。1953年-1957年,陆埮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1969年,陆埮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长春防化学院任教。1969年-1978年,陆埮在南京电讯仪器厂技术情报室工作。1978年,陆埮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工作。同年,陆埮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同年,陆埮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80年,陆埮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一等奖。1981年,陆埮晋升南京大学教授。1984年,陆埮任博士生导师。同年,陆埮首次研究奇异物质和奇异星的动力学行为,揭示其极高的体粘滞性。1987年,陆埮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2年,陆埮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陆埮与学生韦大明、宋黎明一起提出了脉冲星辐射级联过程的“代参数”概念。1996年,陆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陆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陆埮获教育部科技一等奖。2003年,陆埮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同年,陆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陆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陆埮任中国物理学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主任。2006年,陆埮兼任南京大学与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陆埮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天文学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称号。2012年,国际永久编号为91023号的小行星正式被命名为“陆埮星”。著有《从电子到夸克》《宇宙——物理学的最大研究对象》等。

陆埮, (1932年2月23日—2014年12月3日),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常熟人。妻子周精玉。1946年-1949年,陆埮就读于常熟县立初级中学。1949年-1952年,陆埮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1952年,陆埮被录取在留苏预备班。1953年-1957年,陆埮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1969年,陆埮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长春防化学院任教。1969年-1978年,陆埮在南京电讯仪器厂技术情报室工作。1978年,陆埮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工作。同年,陆埮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同年,陆埮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80年,陆埮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一等奖。1981年,陆埮晋升南京大学教授。1984年,陆埮任博士生导师。同年,陆埮首次研究奇异物质和奇异星的动力学行为,揭示其极高的体粘滞性。1987年,陆埮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2年,陆埮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陆埮与学生韦大明、宋黎明一起提出了脉冲星辐射级联过程的“代参数”概念。1996年,陆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陆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陆埮获教育部科技一等奖。2003年,陆埮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同年,陆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陆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陆埮任中国物理学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主任。2006年,陆埮兼任南京大学与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陆埮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天文学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称号。2012年,国际永久编号为91023号的小行星正式被命名为“陆埮星”。著有《从电子到夸克》《宇宙——物理学的最大研究对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