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士新, (1929年12月12日—2019年12月6日),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盐城人,出生在上海。1950年,陆士新毕业于上海复旦中学。1951年-1956年,陆士新就读于大连医学院医疗系。1956年-1961年,陆士新就读于罗马尼亚布加勒特医学院内分泌研究所,获副博士学位。1961年-1965年,陆士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1965年-1978年,陆士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1年,陆士新参加北京医疗队并担任副队长,负责林县食管癌的基础研究工作。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8年-1979年,陆士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9年-1985年,陆士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1984年,陆士新获国家“六五”科技攻关突出贡献者称号。1985年,陆士新晋升研究员。1986年,陆士新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三年23万美元的资助,研究食管癌与亚硝胺类化物的关系。1988年,陆士新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8年-1994年,陆士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1990年,陆士新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突出贡献者称号。1991年,陆士新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1996年,陆士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家“八五”期间十大科技成就奖。1997年,陆士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陆士新受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著有《干细胞与肿瘤》《癌干细胞理论与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