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6月19日—2004年4月9日),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常熟白茆镇(现属古里镇)人。二哥陆近仁。1934年,陆宝麟毕业于东吴大学附属中学。1934年-1937年,陆宝麟就读于东吴大学生物系。1937年-1938年,陆宝麟就读于华西大学生物学系。1938年,陆宝麟在华西大学任生物学系的标本采集员。1939年-1941年,陆宝麟就读于清华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41年,陆宝麟在国立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昆虫学研究组任教员。1946年-1949年,陆宝麟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昆虫学系讲师。1949年-1951年,陆宝麟任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讲师。1951年,陆宝麟晋升为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1952年,陆宝麟参加中央防疫委员会对美国军队使用细菌武器的调查工作。1952年-1958年,陆宝麟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研究室副主任。1953年,陆宝麟和同事到云南边境参加抗疟工作,调查出滇西南疟疾流行传播的元凶——微小按蚊。1954年,陆宝麟在浙江指导舟山丝虫病的媒介蚊虫防治试验。1961年,陆宝麟被任命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研究室主任,晋升为研究员。1963年-1969年,陆宝麟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79年-1985年,陆宝麟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80年,陆宝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1年,陆宝麟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陆宝麟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陆宝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一代名师"荣誉称号。1999年,陆宝麟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著有《医学昆虫学》《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中国登革热媒介及其防治》等。

陆宝麟, (1916年6月19日—2004年4月9日),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常熟白茆镇(现属古里镇)人。二哥陆近仁。1934年,陆宝麟毕业于东吴大学附属中学。1934年-1937年,陆宝麟就读于东吴大学生物系。1937年-1938年,陆宝麟就读于华西大学生物学系。1938年,陆宝麟在华西大学任生物学系的标本采集员。1939年-1941年,陆宝麟就读于清华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41年,陆宝麟在国立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昆虫学研究组任教员。1946年-1949年,陆宝麟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昆虫学系讲师。1949年-1951年,陆宝麟任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讲师。1951年,陆宝麟晋升为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1952年,陆宝麟参加中央防疫委员会对美国军队使用细菌武器的调查工作。1952年-1958年,陆宝麟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研究室副主任。1953年,陆宝麟和同事到云南边境参加抗疟工作,调查出滇西南疟疾流行传播的元凶——微小按蚊。1954年,陆宝麟在浙江指导舟山丝虫病的媒介蚊虫防治试验。1961年,陆宝麟被任命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研究室主任,晋升为研究员。1963年-1969年,陆宝麟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79年-1985年,陆宝麟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80年,陆宝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1年,陆宝麟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陆宝麟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陆宝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一代名师"荣誉称号。1999年,陆宝麟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著有《医学昆虫学》《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中国登革热媒介及其防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