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4月16日—2000年2月20日),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寒武系、奥陶系和三叶虫学科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福建永定人。1927年-1930年,卢衍豪先后就读于永定县立初中、龙岩省立第九中学、福州三明中学。1930年-1933年,卢衍豪就读于福州理工中学。1933年-1937年,卢衍豪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理学士学位。1937年,卢衍豪在北京大学任助教。1938年-1941年,卢衍豪任地质地理气象系主任孙云铸教授的助教,曾多次进行东川铜矿、滇东地质矿产调查及古生物标本采集。1941年-1945年,卢衍豪在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士。1945年,卢衍豪荣获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奖。1945年-1946年,卢衍豪在华盛顿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地层古生物室研究三叶虫,并在壳牌石油公司实验室学习微体古生物学。1946年,卢衍豪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1950年,卢衍豪重新划分东北南部的寒武纪地层,彻底纠正了日本学者长期造成的错误。1951年-1984年,卢衍豪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1952年,卢衍豪与董南庭测制山东寒武纪标准剖面,进一步详细划分华北寒武系,建立了我国中、晚寒武世地层分层标准。1979年,卢衍豪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卢衍豪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著有《中国的寒武系》《中国的三叶虫》《生物—环境控制论及其在寒武纪生物地层学和古生物地理学上的应用》《华中及西南奥陶纪三叶虫动物群》《浙江西部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中国寒武纪沉积矿产和生物环境控制论》等。

卢衍豪, (1913年4月16日—2000年2月20日),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寒武系、奥陶系和三叶虫学科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福建永定人。1927年-1930年,卢衍豪先后就读于永定县立初中、龙岩省立第九中学、福州三明中学。1930年-1933年,卢衍豪就读于福州理工中学。1933年-1937年,卢衍豪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理学士学位。1937年,卢衍豪在北京大学任助教。1938年-1941年,卢衍豪任地质地理气象系主任孙云铸教授的助教,曾多次进行东川铜矿、滇东地质矿产调查及古生物标本采集。1941年-1945年,卢衍豪在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士。1945年,卢衍豪荣获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奖。1945年-1946年,卢衍豪在华盛顿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地层古生物室研究三叶虫,并在壳牌石油公司实验室学习微体古生物学。1946年,卢衍豪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1950年,卢衍豪重新划分东北南部的寒武纪地层,彻底纠正了日本学者长期造成的错误。1951年-1984年,卢衍豪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1952年,卢衍豪与董南庭测制山东寒武纪标准剖面,进一步详细划分华北寒武系,建立了我国中、晚寒武世地层分层标准。1979年,卢衍豪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卢衍豪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著有《中国的寒武系》《中国的三叶虫》《生物—环境控制论及其在寒武纪生物地层学和古生物地理学上的应用》《华中及西南奥陶纪三叶虫动物群》《浙江西部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中国寒武纪沉积矿产和生物环境控制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