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佩章, (1925年10月7日—2017年8月23日),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永定人,生于浙江杭州。父亲卢公恒。1944年-1948年,卢佩章就读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48年-1949年,卢佩章在同济大学化学系任教。1949年,卢佩章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1953年,卢佩章和他的研究小组设计出我国第一台体积色谱仪。同年,卢佩章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54年,卢佩章把气—固色谱法的体积色谱成功用于水煤气合成产品的气体组分分析。1956年,卢佩章获第一届中国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同年,卢佩章领导李浩春教授开展气液色谱法取得成功,并用于石油产品分析。1957年,卢佩章研制成功“5701”型色谱担体,后又改进为“6201”型硅藻土担体,由大连红光化工厂生产。1958年,卢佩章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1959年,卢佩章在苏联科学院工作。1959-1986年,卢佩章任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1960年,卢佩章组建了超纯气体分析组,研制开发了国际上只有个别发达国家才有的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利用吸附浓缩净化的方法制备了6个“9”以上的超纯氢、氦、氩等气体,并建立相应的测试方法。1973年,卢佩章受国防部门委托,完成了两种不同要求的密闭舱内大气成分自动分析色谱仪,供飞船及核潜艇使用,并获得科技大会奖。1975年,卢佩章被下放到青岛化工厂进行“思想改造”。1978年,卢佩章以柱色谱多元组分分离理论,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78年-1983年,卢佩章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卢佩章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有《色谱理论基础》《气相色谱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