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西林, (1955年1月17日—),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宝鸡市岐山人。1974年-1977年,吕西林就读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学士学位。1977年-1979年,吕西林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任助教。1979年-1981年,吕西林就读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82年-1984年,吕西林就读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84年-1986年,吕西林在同济大学任讲师。1987年-1990年,吕西林在同济大学任副教授。1988年,吕西林获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1991年-1992年,吕西林在香港大学任研究助理员。1993年,吕西林获全国优秀教师。1993年-1996年,吕西林任同济大学工程结构研究所副所长、教授。1996年-2012年,吕西林任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所长、教授。1996年-2014年,吕西林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9年,吕西林获 建设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0年,吕西林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1年,吕西林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吕西林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3年,吕西林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吕西林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6年,吕西林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济大学年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2007年,吕西林获上海市育才奖。2008年,吕西林获 “感动同济”十大人物、同济大学第三届教学名师、同济大学年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2009年,吕西林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1年9月,吕西林任国际学术期刊“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高层与特殊建筑的结构设计》)主编。2013年,吕西林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4年,吕西林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吕西林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吕西林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吕西林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纽马克奖。2019年,吕西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吕西林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上海市“四有”好教师。同年,吕西林当选为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终身荣誉会员”。2021年,吕西林获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同年,吕西林当选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著有《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与应用》《建筑结构加固设计》《高层建筑结构》《结构地震作用和抗震概念设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理论与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