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2月12日—1993年7月29日),空气动力学家、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福清东瀚村人,生于北京。父亲林鼎章,大哥林同济,二哥林同炎,妻子张斌。1932年-1933年,林同骥就读于北京汇文中学。1933年-1937年,林同骥就读于南京金陵中学。1937年,林同骥就读于四川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1938年-1942年,林同骥就读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42年-1945年,林同骥在四川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从事发动机的修理和检验工作。1945年,林同骥考取公费留学英国,在英国卜力司土(Bristol)飞机制造厂任实习工程师。1946年-1948年,林同骥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获航空工程博士学位。1948年,林同骥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稀薄气体的研究和教学。1953年,林同骥到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从事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方面的研究。1955年,林同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57年,林同骥晋升研究员。1959年,林同骥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970年-1974年,林同骥任第七机械工业部207所研究员,从事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方面的研究。1973年,林同骥开始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的防热研究。1974年-1978年,林同骥任第七机械工业部701所研究员、副所长。1978年-1984年,林同骥任力学研究所副所长。1979年,林同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林同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林同骥任国家科委六五攻关项目工程力学中若干重要问题研究协调组组长。1983年-1991年,林同骥任亚洲流体力学学会副主席。1984年,林同骥获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林同骥, (1918年12月12日—1993年7月29日),空气动力学家、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福清东瀚村人,生于北京。父亲林鼎章,大哥林同济,二哥林同炎,妻子张斌。1932年-1933年,林同骥就读于北京汇文中学。1933年-1937年,林同骥就读于南京金陵中学。1937年,林同骥就读于四川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1938年-1942年,林同骥就读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42年-1945年,林同骥在四川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从事发动机的修理和检验工作。1945年,林同骥考取公费留学英国,在英国卜力司土(Bristol)飞机制造厂任实习工程师。1946年-1948年,林同骥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获航空工程博士学位。1948年,林同骥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稀薄气体的研究和教学。1953年,林同骥到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从事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方面的研究。1955年,林同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57年,林同骥晋升研究员。1959年,林同骥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970年-1974年,林同骥任第七机械工业部207所研究员,从事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方面的研究。1973年,林同骥开始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的防热研究。1974年-1978年,林同骥任第七机械工业部701所研究员、副所长。1978年-1984年,林同骥任力学研究所副所长。1979年,林同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林同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林同骥任国家科委六五攻关项目工程力学中若干重要问题研究协调组组长。1983年-1991年,林同骥任亚洲流体力学学会副主席。1984年,林同骥获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