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励吾, (1929年10月14日—2014年12月10日),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汕头灶铺区新庙村人。父亲林铭修。1949年-1952年,林励吾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52年,林励吾在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任研究实习员,历任助理研究员、课题组长(1952—1965年)、副研究员、研究员。1960年,林励吾、张馥良首次采用催化降凝方法对大庆直馏石蜡基煤油进行临氢异构化制取低冰点航空煤油的研究。1963年,林励吾、张馥良等根据在临氢异构化研究中总结出的“电子酸性催化剂杂交规律”,开发出高活性加氢组分与较弱酸性载体结合的高活性异构裂化催化剂。1964年,林励吾获得国家发明奖。1965年-1979年,林励吾任多相催化研究室副主任。1975年,林励吾、吴荣安、白玉珩等和轻工部有关单位合作,共同研究多金属脱氢催化剂用于长链烷烃脱氢(合成洗涤剂原料)技术。1978年,林励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9年,林励吾当选为全国劳模。1979年-1992年,林励吾任多相及金属催化研究室主任。1992年,林励吾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3年,林励吾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林励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5年,林励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授予林励吾中国催化成就奖。同年,林励吾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