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29日—),水产养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石斑鱼之父。海南文昌白延镇迈洲村人。父亲林伯美,哥哥林超然。1950年-1952年,林浩然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理学院生物系动物学专业。1952年-1954年,林浩然就读于中山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54年-1989年,林浩然在中山大学生物系工作。1979年-1980年,林浩然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做访问学者。1981年-1981年,林浩然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动物学系做访问学者。1988年,林浩然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鱼类学家彼得(R.E.Peter)教授,揭示了鱼类促性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受神经内分泌双重调节的内分泌生理机理,其应用技术被国际鱼类学界命名为“林-彼方法(Linpe Method)”。1989年,林浩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0年,林浩然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同年,林浩然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林浩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林浩然任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所长。1997年,林浩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林浩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2007年,林浩然任中山大学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2004年-2008年,林浩然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林浩然受聘为海南大学的特聘教授。2009年,林浩然任中山大学教授。同年,林浩然获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年,林浩然捐50万元在中山大学设立“林浩然院士奖学基金”。2012年,林浩然获国际鱼类内分泌学术大会终身成就奖。2021年,林浩然获“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科技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译著《鱼类神经内分泌学》等,著有《鱼类生理学实验技术和方法》《鱼类生理学》等。

林浩然, (1934年11月29日—),水产养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石斑鱼之父。海南文昌白延镇迈洲村人。父亲林伯美,哥哥林超然。1950年-1952年,林浩然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理学院生物系动物学专业。1952年-1954年,林浩然就读于中山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54年-1989年,林浩然在中山大学生物系工作。1979年-1980年,林浩然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做访问学者。1981年-1981年,林浩然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动物学系做访问学者。1988年,林浩然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鱼类学家彼得(R.E.Peter)教授,揭示了鱼类促性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受神经内分泌双重调节的内分泌生理机理,其应用技术被国际鱼类学界命名为“林-彼方法(Linpe Method)”。1989年,林浩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0年,林浩然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同年,林浩然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林浩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林浩然任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所长。1997年,林浩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林浩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2007年,林浩然任中山大学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2004年-2008年,林浩然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林浩然受聘为海南大学的特聘教授。2009年,林浩然任中山大学教授。同年,林浩然获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年,林浩然捐50万元在中山大学设立“林浩然院士奖学基金”。2012年,林浩然获国际鱼类内分泌学术大会终身成就奖。2021年,林浩然获“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科技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译著《鱼类神经内分泌学》等,著有《鱼类生理学实验技术和方法》《鱼类生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