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4月21日—2014年1月3日),水利学与河流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少时名秉兰,字士光,福建莆田人,生于马来亚挂捞吡腊。父亲林黄卷,大姐林雪兰,二弟林士明,妻子王宝琳。1931年-1934年,林秉南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附中。1934年-1937年,林秉南就读于广州第一中学。1938年,林秉南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1942年,林秉南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1942年-1943年,林秉南任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土木系混凝土建筑设计课程助教。1943年-1945年,林秉南任贵州修文资源委员会修文水电工程处工务员。1945尼娜-1946年,林秉南任重庆及南京交通部路政司技士。1946年-1947年,林秉南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1948年,林秉南提出了指定时段构造特征线网法,使计算点的位置可以随意选定,左右特征的时段可以相等或不等,节省试算工作,比较灵活,应用较为方便。1949年-1952年,林秉南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水利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51年,林秉南获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1954年,林秉南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1956年-1958年,林秉南任中国科学院水工室研究员和水力学组副组长。1958年,林秉南完成了中国第一座最大流速可达19m/s、变坡幅度可达57°的高速水流渗气陡槽设计。1958年-1959年,林秉南负责设计了第一个长江三峡水库水体突然泄放实体模型。1959年-1966年,林秉南任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所副所长。1966年-1972年,林秉南在河南平舆水电部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1977年,林秉南在水电部科技情报所任工程师。1978年,林秉南任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冷却水所副所长。同年,林秉南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水电部先进工作者。同年,林秉南兼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1980年,林秉南任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所长。1980年-1981年,林秉南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82年-1984年,林秉南任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1985年,林秉南任长江三峡工程泥沙论证专家组组长。同年,林秉南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林秉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林秉南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咨询委员、名誉院长。1986年,林秉南被选为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杰出校友。1991年,林秉南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3年,林秉南当选为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杰出校友工程院成员。1993年-2002年,林秉南任长江三峡工程泥沙课题专家组组长。1997年,林秉南获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利工程奖。同年,林秉南当选为国际水利工程研究协会(IAHR)荣誉会员。著有《工程泥沙》《林秉南论文选》等。

林秉南, (1920年4月21日—2014年1月3日),水利学与河流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少时名秉兰,字士光,福建莆田人,生于马来亚挂捞吡腊。父亲林黄卷,大姐林雪兰,二弟林士明,妻子王宝琳。1931年-1934年,林秉南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附中。1934年-1937年,林秉南就读于广州第一中学。1938年,林秉南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1942年,林秉南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1942年-1943年,林秉南任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土木系混凝土建筑设计课程助教。1943年-1945年,林秉南任贵州修文资源委员会修文水电工程处工务员。1945尼娜-1946年,林秉南任重庆及南京交通部路政司技士。1946年-1947年,林秉南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1948年,林秉南提出了指定时段构造特征线网法,使计算点的位置可以随意选定,左右特征的时段可以相等或不等,节省试算工作,比较灵活,应用较为方便。1949年-1952年,林秉南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水利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51年,林秉南获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1954年,林秉南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1956年-1958年,林秉南任中国科学院水工室研究员和水力学组副组长。1958年,林秉南完成了中国第一座最大流速可达19m/s、变坡幅度可达57°的高速水流渗气陡槽设计。1958年-1959年,林秉南负责设计了第一个长江三峡水库水体突然泄放实体模型。1959年-1966年,林秉南任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所副所长。1966年-1972年,林秉南在河南平舆水电部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1977年,林秉南在水电部科技情报所任工程师。1978年,林秉南任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冷却水所副所长。同年,林秉南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水电部先进工作者。同年,林秉南兼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1980年,林秉南任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所长。1980年-1981年,林秉南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82年-1984年,林秉南任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1985年,林秉南任长江三峡工程泥沙论证专家组组长。同年,林秉南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林秉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林秉南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咨询委员、名誉院长。1986年,林秉南被选为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杰出校友。1991年,林秉南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3年,林秉南当选为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杰出校友工程院成员。1993年-2002年,林秉南任长江三峡工程泥沙课题专家组组长。1997年,林秉南获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利工程奖。同年,林秉南当选为国际水利工程研究协会(IAHR)荣誉会员。著有《工程泥沙》《林秉南论文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