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月11日—),医学真菌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梅州梅县桃尧镇黄沙村人,出生于新加坡。1956年-1961年,廖万清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1961年,廖万清到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工作。1980年,廖万清与复旦大学、中科院研究所合作,发现“格特隐球菌ITS C型(S8012)”。1990年,廖万清获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全国 “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 荣誉称号。1992年,廖万清获上海市“爱国奉献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1996年,廖万清获上海市“侨界十杰”荣誉称号。2000年,廖万清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廖万清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廖万清获首届叶剑英奖。2015年,廖万清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廖万清获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7年,廖万清获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卓越贡献奖、上海医学发展终身成就奖。2018年,廖万清获戴芳澜终身成就奖。2019年,廖万清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3年,廖万清获吴阶平医学奖。2024年,廖万清获上海市“医德之光”。著有《真菌病学》《临床隐球菌病学》等。

廖万清, (1938年11月11日—),医学真菌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梅州梅县桃尧镇黄沙村人,出生于新加坡。1956年-1961年,廖万清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1961年,廖万清到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工作。1980年,廖万清与复旦大学、中科院研究所合作,发现“格特隐球菌ITS C型(S8012)”。1990年,廖万清获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全国 “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 荣誉称号。1992年,廖万清获上海市“爱国奉献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1996年,廖万清获上海市“侨界十杰”荣誉称号。2000年,廖万清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廖万清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廖万清获首届叶剑英奖。2015年,廖万清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廖万清获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7年,廖万清获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卓越贡献奖、上海医学发展终身成就奖。2018年,廖万清获戴芳澜终身成就奖。2019年,廖万清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3年,廖万清获吴阶平医学奖。2024年,廖万清获上海市“医德之光”。著有《真菌病学》《临床隐球菌病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