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年—764年8月15日),唐朝中期名将。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族。父亲为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弟弟李光进。出身柳城李氏。少年入军旅,任左卫亲府左郎将。天宝初年,李光弼升迁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朔方都虞候。公元746年,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调任河西、陇右节度使,补李光弼为兵马使,并充任赤水军使。后因击败吐蕃、吐谷浑的功劳,进号云麾将军。公元749年,李光弼升任河西节度副使,被封为蓟郡公。公元752年,担任单于都护府副都护。公元754年,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奏请唐玄宗任命李光弼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宰相杨国忠为名,反唐。公元756年正月,唐玄宗诏命李光弼为云中太守,摄御史大夫,充任河东节度副使,知河东节度事。二月后转授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同年三月,李光弼兼任范阳大都督府长史、河北节度使。同年七月,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李光弼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任节度使,特加为北都太原留守。公元757年正月,叛军史思明、蔡希德等发兵十万进攻太原。同年二月,李光弼率敢死队击退叛军,斩首七万余级。李光弼转拜检校司徒,加封为司空、兼兵部尚书,仍兼同平章事,封魏国公。公元758年八月,李光弼升为侍中,改封郑国公。公元759年七月,郭子仪因兵败,被罢免兵权,李光弼接替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元帅。同年八月,李光弼加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河北节度支度营田经略等使。公元759年十月,史思明进攻河阳三城,李光弼率唐军打败叛军,斩首一万余级,生擒八千余人。同年,唐军在沁水击败叛军,攻克怀州,生擒安太清。公元760年正月,唐肃宗加授李光弼为太尉兼中书令。公元761年,李光弼为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河南尹、行营节度使。后再拜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统率河南、淮南、江南、浙江等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今江苏盱眙),进攻史朝义军。公元762年,李光弼进封为临淮郡王。同年,派兵收复许州。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自杀身亡。同年四月,唐军俘获袁晁。李光弼因功,被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于凌烟阁。同年,吐蕃在仆固怀恩的引诱下,攻入长安,唐代宗出逃陕州,急诏李光弼奔赴陕州行在。李光弼因与程元振不和,未去。后,吐蕃被关内副元帅郭子仪击退,唐代宗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公元764年8月15日,李光弼在徐州去世,被追赠太保,谥号“武穆”。

李光弼, (708年—764年8月15日),唐朝中期名将。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族。父亲为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弟弟李光进。出身柳城李氏。少年入军旅,任左卫亲府左郎将。天宝初年,李光弼升迁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朔方都虞候。公元746年,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调任河西、陇右节度使,补李光弼为兵马使,并充任赤水军使。后因击败吐蕃、吐谷浑的功劳,进号云麾将军。公元749年,李光弼升任河西节度副使,被封为蓟郡公。公元752年,担任单于都护府副都护。公元754年,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奏请唐玄宗任命李光弼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宰相杨国忠为名,反唐。公元756年正月,唐玄宗诏命李光弼为云中太守,摄御史大夫,充任河东节度副使,知河东节度事。二月后转授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同年三月,李光弼兼任范阳大都督府长史、河北节度使。同年七月,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李光弼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任节度使,特加为北都太原留守。公元757年正月,叛军史思明、蔡希德等发兵十万进攻太原。同年二月,李光弼率敢死队击退叛军,斩首七万余级。李光弼转拜检校司徒,加封为司空、兼兵部尚书,仍兼同平章事,封魏国公。公元758年八月,李光弼升为侍中,改封郑国公。公元759年七月,郭子仪因兵败,被罢免兵权,李光弼接替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元帅。同年八月,李光弼加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河北节度支度营田经略等使。公元759年十月,史思明进攻河阳三城,李光弼率唐军打败叛军,斩首一万余级,生擒八千余人。同年,唐军在沁水击败叛军,攻克怀州,生擒安太清。公元760年正月,唐肃宗加授李光弼为太尉兼中书令。公元761年,李光弼为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河南尹、行营节度使。后再拜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统率河南、淮南、江南、浙江等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今江苏盱眙),进攻史朝义军。公元762年,李光弼进封为临淮郡王。同年,派兵收复许州。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自杀身亡。同年四月,唐军俘获袁晁。李光弼因功,被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于凌烟阁。同年,吐蕃在仆固怀恩的引诱下,攻入长安,唐代宗出逃陕州,急诏李光弼奔赴陕州行在。李光弼因与程元振不和,未去。后,吐蕃被关内副元帅郭子仪击退,唐代宗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公元764年8月15日,李光弼在徐州去世,被追赠太保,谥号“武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