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6月23日—2017年8月8日),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贝茵体切变理论的创始人。浙江黄岩人,出生于吉林长春。妻子邱绪瑶,弟弟柯伟,弟媳李依依,大妹柯若俨,二妹柯若仪。1924年-1931年,柯俊先后就读于长春吉长铁路子弟小学、吉长铁路附属中学。1931年-1931年,柯俊就读于沈阳的辽宁三中。1931年-1932年,柯俊就读河北省立第一中学。1932年-1934年,就读于河北省立工业学院预科。1934年-1937年,柯俊就读于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化工系。1937年-1938年,柯俊就读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1938年-1944年,柯俊在国民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工作。1944年-1948年,柯俊获得英国化学工业公司学术奖学金,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自然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柯俊任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讲师并取得终身教职。1951年,柯俊首次发现了钢中贝茵体切变位移运动。1954年,柯俊任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教授。1954年-1979年,柯俊先后任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物理化学系主任。1956年-1959年,柯俊兼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及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叶企荪的副手。1978年,柯俊被评为北京钢铁学院先进教师。1979年,柯俊任北京钢铁学院副院长。1980年,柯俊当选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83年,柯俊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柯俊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柯俊任北京钢铁学院校长顾问、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柯俊被美国爱德维城授予钢铁大师(Iron Master)的荣誉称号。1988年,柯俊获英国萨里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90年,柯俊被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授予“桥本初次郎奖”,被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柯俊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贡献奖。1997年,柯俊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8年,柯俊获中国电镜学会钱临照奖。2001年,柯俊获英国伯明翰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柯俊获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

柯俊, (1917年6月23日—2017年8月8日),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贝茵体切变理论的创始人。浙江黄岩人,出生于吉林长春。妻子邱绪瑶,弟弟柯伟,弟媳李依依,大妹柯若俨,二妹柯若仪。1924年-1931年,柯俊先后就读于长春吉长铁路子弟小学、吉长铁路附属中学。1931年-1931年,柯俊就读于沈阳的辽宁三中。1931年-1932年,柯俊就读河北省立第一中学。1932年-1934年,就读于河北省立工业学院预科。1934年-1937年,柯俊就读于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化工系。1937年-1938年,柯俊就读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1938年-1944年,柯俊在国民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工作。1944年-1948年,柯俊获得英国化学工业公司学术奖学金,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自然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柯俊任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讲师并取得终身教职。1951年,柯俊首次发现了钢中贝茵体切变位移运动。1954年,柯俊任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教授。1954年-1979年,柯俊先后任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物理化学系主任。1956年-1959年,柯俊兼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及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叶企荪的副手。1978年,柯俊被评为北京钢铁学院先进教师。1979年,柯俊任北京钢铁学院副院长。1980年,柯俊当选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83年,柯俊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柯俊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柯俊任北京钢铁学院校长顾问、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柯俊被美国爱德维城授予钢铁大师(Iron Master)的荣誉称号。1988年,柯俊获英国萨里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90年,柯俊被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授予“桥本初次郎奖”,被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柯俊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贡献奖。1997年,柯俊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8年,柯俊获中国电镜学会钱临照奖。2001年,柯俊获英国伯明翰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柯俊获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