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1月10日—1995年5月19日),有机化学家。四川蓬溪三凤乡五家湾人。妻子戴萃辰。1927年,蒋明谦毕业于蓬溪中学。1929年-1931年,蒋明谦就读于北京大学理预科。1931年-1935年,蒋明谦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35年-1941年,蒋明谦在北京大学(含西南联合大学)任助教、讲师。1937年,蒋明谦与薛琴访发表的元素周期性的论文,首次把元素周期性作了定量表征。1940年,蒋明谦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美国。1941年-1943年,蒋明谦就读于美国马里兰大学药学院,获硕士学位。1943年-1944年,蒋明谦就读于伊利诺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44年,蒋明谦被选为美国化学荣誉学会(Phi Lambda Upsilon)会员,并授予美国自然科学(Sigma Xi)会员称号。1944年-1947年,蒋明谦在礼来公司药物研究所,任研究员。1947年,蒋明谦任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蒋明谦被选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会员。1950年-1956年,蒋明谦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教授。1952年-1956年,蒋明谦兼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蒋明谦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62年,蒋明谦提出了“诱导效应指数”。1977年,蒋明谦提出“同系线性规律”,适用于定量计算和预测所有有机同系物系列的性能与结构关系。1978年,蒋明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蒋明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蒋明谦获全国自然科学二等奖。1990年,蒋明谦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著有《高等药物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同系线性规律》《共轭基团结合效应》等。

蒋明谦, (1910年11月10日—1995年5月19日),有机化学家。四川蓬溪三凤乡五家湾人。妻子戴萃辰。1927年,蒋明谦毕业于蓬溪中学。1929年-1931年,蒋明谦就读于北京大学理预科。1931年-1935年,蒋明谦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35年-1941年,蒋明谦在北京大学(含西南联合大学)任助教、讲师。1937年,蒋明谦与薛琴访发表的元素周期性的论文,首次把元素周期性作了定量表征。1940年,蒋明谦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美国。1941年-1943年,蒋明谦就读于美国马里兰大学药学院,获硕士学位。1943年-1944年,蒋明谦就读于伊利诺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44年,蒋明谦被选为美国化学荣誉学会(Phi Lambda Upsilon)会员,并授予美国自然科学(Sigma Xi)会员称号。1944年-1947年,蒋明谦在礼来公司药物研究所,任研究员。1947年,蒋明谦任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蒋明谦被选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会员。1950年-1956年,蒋明谦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教授。1952年-1956年,蒋明谦兼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蒋明谦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62年,蒋明谦提出了“诱导效应指数”。1977年,蒋明谦提出“同系线性规律”,适用于定量计算和预测所有有机同系物系列的性能与结构关系。1978年,蒋明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蒋明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蒋明谦获全国自然科学二等奖。1990年,蒋明谦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著有《高等药物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同系线性规律》《共轭基团结合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