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9月2日—2005年7月6日),物理学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嘉兴人,出生于北京。父亲黄徵,母亲贺延祉,妻子李爱扶。1937年-1941年,黄昆就读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1年-1942年,黄昆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任助教。1942年-1944年,黄昆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黄昆在昆明天文台任助理研究员。1945年-1948年,黄昆就读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获博士学位。1947年,黄昆完成了“稀固溶体的X光漫散射”研究,提出了固体中杂质缺陷导致X光漫射的理论,开创了X射线研究的新领域,后来这种现象在国际上以黄昆的姓氏命名为“黄漫散射”。1949年-1951年,黄昆任英国利物浦大学理论物理系博士后研究员。1951年-1977年,黄昆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教授。1954年-1956年,黄昆担任北京大学固体物理教研室主任。1955年,黄昆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1958年,黄昆担任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主任。1956年-1966年,黄昆担任北京大学半导体物理教研室主任。1959年,黄昆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966年,黄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系主任。1963年,黄昆主持建立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能谱研究室。1977年-1983年,黄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1980年,黄昆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1983年,黄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名誉所长。同年,黄昆证明了在消除康登近似带来的不自洽性后,理论界两种似乎互不相关的处理方法——即绝热近似与静态耦合——其实是等价的。1984年,黄昆获英国圣母玛利亚大学授予的“理论物理弗雷曼奖”,中美洲州立大学协会授予的“卓越的外国学者”称号。1985年,黄昆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黄昆与合作者朱邦芬院士推出了“黄—朱模型”,提出并发展了关于半导体超晶格光学振动的理论。1986年,黄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黄昆领导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成功组建了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黄昆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6年,黄昆获陈嘉庚数理科学奖。2001年,黄昆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2年,黄昆入选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2010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第4863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黄昆星”。著有《晶格动力学理论》等。

黄昆, (1919年9月2日—2005年7月6日),物理学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嘉兴人,出生于北京。父亲黄徵,母亲贺延祉,妻子李爱扶。1937年-1941年,黄昆就读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1年-1942年,黄昆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任助教。1942年-1944年,黄昆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黄昆在昆明天文台任助理研究员。1945年-1948年,黄昆就读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获博士学位。1947年,黄昆完成了“稀固溶体的X光漫散射”研究,提出了固体中杂质缺陷导致X光漫射的理论,开创了X射线研究的新领域,后来这种现象在国际上以黄昆的姓氏命名为“黄漫散射”。1949年-1951年,黄昆任英国利物浦大学理论物理系博士后研究员。1951年-1977年,黄昆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教授。1954年-1956年,黄昆担任北京大学固体物理教研室主任。1955年,黄昆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1958年,黄昆担任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主任。1956年-1966年,黄昆担任北京大学半导体物理教研室主任。1959年,黄昆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966年,黄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系主任。1963年,黄昆主持建立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能谱研究室。1977年-1983年,黄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1980年,黄昆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1983年,黄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名誉所长。同年,黄昆证明了在消除康登近似带来的不自洽性后,理论界两种似乎互不相关的处理方法——即绝热近似与静态耦合——其实是等价的。1984年,黄昆获英国圣母玛利亚大学授予的“理论物理弗雷曼奖”,中美洲州立大学协会授予的“卓越的外国学者”称号。1985年,黄昆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黄昆与合作者朱邦芬院士推出了“黄—朱模型”,提出并发展了关于半导体超晶格光学振动的理论。1986年,黄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黄昆领导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成功组建了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黄昆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6年,黄昆获陈嘉庚数理科学奖。2001年,黄昆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2年,黄昆入选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2010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第4863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黄昆星”。著有《晶格动力学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