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8月5日—2021年9月22日),微波电子学家和光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临澧人,出生于北京。曾祖父黄道让,父亲黄右昌,大哥黄宏建,二姐黄绍湘,二哥黄宏熙,弟弟黄宏荃,妹妹黄颂康。1940年-1944年,黄宏嘉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电讯专业。1944年-1945年,黄宏嘉应征入伍中国远征军,任中国远征军少校翻译官。1946年-1948年,黄宏嘉先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任教。1948年-1949年,黄宏嘉就读于美国密西根大学,获硕士学位。1949年,黄宏嘉先后在北方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大学工作。1956年,黄宏嘉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1964年,黄宏嘉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所任研究员、微波传输研究室主任。1959年-1964年,黄宏嘉任国家科委重点项目“毫米波波导传输”北京中心研究室副主任。1960年-1964在,黄宏嘉在北方交通大学任教。1964年-1979年,黄宏嘉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理论研究室主任。1978年,黄宏嘉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研成果奖“突出贡献奖(个人奖)”。1979年-1987年,黄宏嘉任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黄宏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黄宏嘉任德国卡斯鲁大学客座教授。同年,黄宏嘉当选中国电子学会会士。1987年,黄宏嘉任上海科技大学名誉校长。同年,黄宏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被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授予“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黄宏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IEEE MTT—S30周年特邀论文奖。1989年,黄宏嘉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同年,黄宏嘉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学科学院院士。同年,黄宏嘉获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1991年,黄宏嘉被授予美国欧罗理工大学名誉科学博士。1992年,黄宏嘉任比利时鲁汉大学客座教授。1994年,黄宏嘉任上海大学名誉校长。同年,黄宏嘉获美国仪器学会杰出论著奖。1997年,黄宏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制出宽带光纤波片,被贝尔实验室命名为“黄氏波片”。1998年,黄宏嘉获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年,黄宏嘉被聘为上海大学首批终身教授。著有《微波原理》《耦合模理论》《光波导科学》《非常不规则纤维光学中的微波方法》等。

黄宏嘉, (1924年8月5日—2021年9月22日),微波电子学家和光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临澧人,出生于北京。曾祖父黄道让,父亲黄右昌,大哥黄宏建,二姐黄绍湘,二哥黄宏熙,弟弟黄宏荃,妹妹黄颂康。1940年-1944年,黄宏嘉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电讯专业。1944年-1945年,黄宏嘉应征入伍中国远征军,任中国远征军少校翻译官。1946年-1948年,黄宏嘉先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任教。1948年-1949年,黄宏嘉就读于美国密西根大学,获硕士学位。1949年,黄宏嘉先后在北方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大学工作。1956年,黄宏嘉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1964年,黄宏嘉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所任研究员、微波传输研究室主任。1959年-1964年,黄宏嘉任国家科委重点项目“毫米波波导传输”北京中心研究室副主任。1960年-1964在,黄宏嘉在北方交通大学任教。1964年-1979年,黄宏嘉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理论研究室主任。1978年,黄宏嘉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研成果奖“突出贡献奖(个人奖)”。1979年-1987年,黄宏嘉任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黄宏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黄宏嘉任德国卡斯鲁大学客座教授。同年,黄宏嘉当选中国电子学会会士。1987年,黄宏嘉任上海科技大学名誉校长。同年,黄宏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被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授予“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黄宏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IEEE MTT—S30周年特邀论文奖。1989年,黄宏嘉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同年,黄宏嘉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学科学院院士。同年,黄宏嘉获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1991年,黄宏嘉被授予美国欧罗理工大学名誉科学博士。1992年,黄宏嘉任比利时鲁汉大学客座教授。1994年,黄宏嘉任上海大学名誉校长。同年,黄宏嘉获美国仪器学会杰出论著奖。1997年,黄宏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制出宽带光纤波片,被贝尔实验室命名为“黄氏波片”。1998年,黄宏嘉获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年,黄宏嘉被聘为上海大学首批终身教授。著有《微波原理》《耦合模理论》《光波导科学》《非常不规则纤维光学中的微波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