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312年-373年),字符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桓温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死后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宣武皇帝”。
桓温, (312年—373年),东晋名将。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镇)人。父亲为宣城内史桓彝,妻子南康长公主司马兴男,儿子桓济、桓熙、桓玄,女儿桓伯子。出身谯国桓氏。公元328年,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参与谋划。公元331年,江播去世。桓温混入江家,杀江播的儿子江彪兄弟三人。后,娶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袭父爵为万宁县男。公元335年,桓温任琅琊内史。后,加辅国将军。公元343年七月,桓温为前锋小督、假节,率部据守临淮。同年十月,桓温任徐州刺史,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公元345年八月,桓温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公元346年十一月,桓温与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司马无忌率军征讨成汉。公元347年,桓温攻入成都。李势乘夜逃走,后投降,成汉灭亡。公元348年,桓温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公元351年,桓温率五万大军顺流而下,至武昌(今湖北鄂城)而止。后,桓温返回荆州。朝廷拜桓温为太尉,被桓温拒绝。公元354年正月,桓温上奏朝廷,列举殷浩罪状,殷浩被废为庶人。同年二月,桓温率军北伐前秦。晋军生擒前秦将领郭敬,击退淮南王苻生,进入关中。同年四月,桓温转战至灞上(今陕西西安东)。桓温就地收麦,以解决军粮问题。苻前秦丞相苻雄在白鹿原打败晋军。同年六月,桓温被迫撤返江陵。公元356年二月,桓温数次上表,请求朝廷移都洛阳,没有得到朝廷同意。桓温为征讨大都督,都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同年七月,桓温自江陵出兵再次北伐。同年八月,桓温在伊水击败羌族首领姚襄,收复洛阳。桓温进入金墉城,拜谒先帝皇陵。不久,桓温班师南回,并将三千多家归降百姓南迁至长江、汉水一带。公元360年,桓温为南郡公。公元362年,前燕将领吕护进攻洛阳。河南太守戴施弃城逃跑,冠军将军陈祐遣使告急。同年五月,桓温派竟陵太守邓遐率三千人协助守城。桓温被免去交广二州都督,任都督并司冀三州诸军事。公元363年,朝廷加授桓温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公元364年,桓温率水师进驻合肥,准备北伐。同年五月,朝廷进封桓温为扬州牧、录尚书事。桓温驻军赭圻(今安徽省繁昌县西),上表辞去录尚书事一职,只遥领扬州牧。公元365年,前燕再次攻打洛阳,陈祐逃跑,司马昱令桓温移镇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因晋哀帝驾崩作罢。公元369年,桓温改任郗愔为会稽内史,自领徐兖二州刺史,兼并郗愔的军队。同年四月,桓温率步骑五万,与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前燕。同年九月,晋军军粮耗尽,桓温焚毁战船,退军。慕容垂率八千骑军追赶,在襄邑打败晋军。桓温将战败之罪委于袁真,请求废袁真为庶人。袁真据寿春叛变。公元370年,袁真病死,部将朱辅拥立其子袁瑾为豫州刺史。前燕、前秦遣军援助袁瑾。桓温命部将竺瑶、矫阳之率军攻打袁瑾。同年八月,桓温率二万军队攻打寿春。公元371年,前秦将领王鉴、张蚝率军援救袁瑾,桓温部将桓伊、桓石虔击败前秦军。不久,桓温攻破寿春,俘获袁瑾。同年十一月,桓温带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废除司马奕。褚太后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桓温等人拥立司马昱为帝。桓温以“聚纳轻剽,苞藏亡命”为由弹劾司马晞,免去司马晞与其子司马综、司马囗的官职。桓温逼新蔡王司马晃自首,称与司马晞、司马综、著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散骑常侍庾柔等人谋反。司马晞、司马晃被废为庶人,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族诛。公元372年,庾倩族人庾希与武沈之子武遵聚众攻入京口,赶跑晋陵太守卞耽。卞耽逃往曲阿,募集诸县乡兵两千人,攻打庾希。庾希战败,退守城池。桓温命东海太守周少孙率军征讨。周少孙攻克京口,擒获庾希等人。后,桓温被任命为丞相,桓温辞让不受,率军返回白石,还镇姑孰。同年七月,简文帝病重,遗诏桓温辅政。公元373年二月,桓温带兵入朝,拜谒皇陵。不久,桓温患病,返回姑孰。同年七月,桓温去世,被追赠为丞相,谥号宣武。公元403年十一月,桓玄代晋称帝,建立桓楚,追尊桓温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