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25日—2011年2月21日),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杭州人。父亲胡葆良,母亲周罗英,妻子陈小蘅,长女胡闰莓、长子胡又农、次子胡德红。1934年-1940年,胡海昌先后就读于在新市镇、方岩镇、碧湖镇小学。1941年-1943年,胡海昌先后就读于碧湖镇、景宁县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初级中学。1943年-1946年,胡海昌先后就读于南田镇、杭州市浙江省立临时联合高级中学。1946年-1950年,胡海昌就读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1950年,胡海昌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室工作。1954年,胡海昌在《物理学报》上发表了《论弹性体力学和受范性体力学中的一般变分原理》。1956年-1965年,胡海昌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固体力学研究室主任。1964年,胡海昌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十二研究室主任。1965年,胡海昌参与中国科学院人造卫星设计院的组建,担任总体组组长。同年,胡海昌主持、总体组起草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方案论证报告》,得到批准。1968年,胡海昌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副主任,科技委主任。1979年起,胡海昌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胡海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胡海昌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3年,胡海昌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科技委主任。1985年-1991年,胡海昌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科技委名誉主任。1990年,胡海昌获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胡海昌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1992年,胡海昌被航空航天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1993年后,胡海昌任航天总公司科技委顾问兼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科技委名誉主任。1997年,胡海昌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著有《多自由度结构固有振动理论》《变分学》《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及其应用》《各向异性板》《弹性柱体的扭转理论》《弹性薄板的小挠度平衡问题》 《弹性薄壁杆件静力学》等。

胡海昌, (1928年4月25日—2011年2月21日),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杭州人。父亲胡葆良,母亲周罗英,妻子陈小蘅,长女胡闰莓、长子胡又农、次子胡德红。1934年-1940年,胡海昌先后就读于在新市镇、方岩镇、碧湖镇小学。1941年-1943年,胡海昌先后就读于碧湖镇、景宁县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初级中学。1943年-1946年,胡海昌先后就读于南田镇、杭州市浙江省立临时联合高级中学。1946年-1950年,胡海昌就读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1950年,胡海昌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室工作。1954年,胡海昌在《物理学报》上发表了《论弹性体力学和受范性体力学中的一般变分原理》。1956年-1965年,胡海昌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固体力学研究室主任。1964年,胡海昌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十二研究室主任。1965年,胡海昌参与中国科学院人造卫星设计院的组建,担任总体组组长。同年,胡海昌主持、总体组起草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方案论证报告》,得到批准。1968年,胡海昌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副主任,科技委主任。1979年起,胡海昌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胡海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胡海昌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3年,胡海昌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科技委主任。1985年-1991年,胡海昌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科技委名誉主任。1990年,胡海昌获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胡海昌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1992年,胡海昌被航空航天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1993年后,胡海昌任航天总公司科技委顾问兼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科技委名誉主任。1997年,胡海昌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著有《多自由度结构固有振动理论》《变分学》《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及其应用》《各向异性板》《弹性柱体的扭转理论》《弹性薄板的小挠度平衡问题》 《弹性薄壁杆件静力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