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20日—),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大洋环流和海洋通量研究的开拓者,主要从事海洋环流、海洋气候、海洋通量(海洋碳循环)和陆海相互作用研究。山东省即墨县(今青岛市即墨区)石坑村人。祖父胡显琛。1953年-1956年,胡敦欣就读于即墨第一中学。1956年-1961年,胡敦欣就读于山东大学(毕业前改组为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系。1961年-1966年,胡敦欣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66年,胡敦欣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1977年-1978年,胡敦欣参与东海大陆架调查项目。1979年-1982年,胡敦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1985年,胡敦欣的“东海陆架环流中两个重要分量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1985年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86年,胡敦欣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6年-1990年,胡敦欣在太平洋西边界流棉兰老海流之下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1988年,胡敦欣任第一届全球海洋通量(JGOFS)委员会委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胡敦欣领衔发起“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国际合作计划。2015年,胡敦欣领衔在Nature期刊上发表“太平洋西边界流及其气候效应”评述一文。2016年,胡敦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国家海洋局终身奉献海洋奖。

胡敦欣, (1936年10月20日—),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大洋环流和海洋通量研究的开拓者,主要从事海洋环流、海洋气候、海洋通量(海洋碳循环)和陆海相互作用研究。山东省即墨县(今青岛市即墨区)石坑村人。祖父胡显琛。1953年-1956年,胡敦欣就读于即墨第一中学。1956年-1961年,胡敦欣就读于山东大学(毕业前改组为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系。1961年-1966年,胡敦欣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66年,胡敦欣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1977年-1978年,胡敦欣参与东海大陆架调查项目。1979年-1982年,胡敦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1985年,胡敦欣的“东海陆架环流中两个重要分量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1985年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86年,胡敦欣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6年-1990年,胡敦欣在太平洋西边界流棉兰老海流之下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1988年,胡敦欣任第一届全球海洋通量(JGOFS)委员会委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胡敦欣领衔发起“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国际合作计划。2015年,胡敦欣领衔在Nature期刊上发表“太平洋西边界流及其气候效应”评述一文。2016年,胡敦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国家海洋局终身奉献海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