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7月13日—),医学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干扰素之父”。江苏常州武进人。1943年-1948年,侯云德就读于江苏省立常州中学。1948年-1955年,侯云德就读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55年-1956年,侯云德在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室工作。1956年-1957年,侯云德在北京俄语学院留宿预备部学习。1958年-1962年,侯云德就读于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获病毒学副博士学位。1962年-1973年,侯云德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肝炎病毒研究室任主任、助理研究员。1973年-1989年,侯云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感冒气管炎研究室主任。1973年-1995年,侯云德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3年,侯云德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侯云德晋升为研究员。1984年-1985年,侯云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1985年-1997年,侯云德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侯云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994年,侯云德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侯云德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医学药学奖。1994年-1998年,侯云德任中国工程院医学卫生工程学部主任。1995年,侯云德获中国医学科学奖。1996年,侯云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侯云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8年-2004年,侯云德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99年,侯云德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新甲型HIN1流感大流行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委员会主任。2001年,侯云德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侯云德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2011年,侯云德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组织管理突出贡献奖。2014年,侯云德获树兰医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7年,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侯云德获中国海归70年70人。著有《分子病毒学》《病毒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干扰素及其临床应用》《现代分子病毒学选论》等。

侯云德, (1929年7月13日—),医学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干扰素之父”。江苏常州武进人。1943年-1948年,侯云德就读于江苏省立常州中学。1948年-1955年,侯云德就读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55年-1956年,侯云德在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室工作。1956年-1957年,侯云德在北京俄语学院留宿预备部学习。1958年-1962年,侯云德就读于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获病毒学副博士学位。1962年-1973年,侯云德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肝炎病毒研究室任主任、助理研究员。1973年-1989年,侯云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感冒气管炎研究室主任。1973年-1995年,侯云德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3年,侯云德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侯云德晋升为研究员。1984年-1985年,侯云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1985年-1997年,侯云德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侯云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994年,侯云德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侯云德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医学药学奖。1994年-1998年,侯云德任中国工程院医学卫生工程学部主任。1995年,侯云德获中国医学科学奖。1996年,侯云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侯云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8年-2004年,侯云德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99年,侯云德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新甲型HIN1流感大流行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委员会主任。2001年,侯云德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侯云德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2011年,侯云德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组织管理突出贡献奖。2014年,侯云德获树兰医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7年,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侯云德获中国海归70年70人。著有《分子病毒学》《病毒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干扰素及其临床应用》《现代分子病毒学选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