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4日—2022年12月26日),建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出生于北京。父亲关赓麟。1939年-1947年,关肇邺就读于北京育英中学。1947年-1948年,关肇邺就读于燕京大学。1948年-1952年,关肇邺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52年-1956年,关肇邺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助教。1956年-1978年,关肇邺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讲师。1978年-1984年,关肇邺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81年-1982年,关肇邺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1984年-1990年,关肇邺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1990年-2022年,关肇邺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关肇邺获优秀勘察设计奖(部级奖) 三等奖。1993年,关肇邺获军队优秀建筑设计奖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质奖。1995年,关肇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关肇邺获中国建筑学会梁思成建筑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大师。2005年,关肇邺获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建筑设计奖。 2007年,关肇邺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三等奖。2008年,关肇邺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质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优秀奖。2009年,关肇邺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2010年,关肇邺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质奖。2013年,关肇邺获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2019年,关肇邺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一等奖。2020年,关肇邺捐赠设立“关肇邺奖学金”。著有《关肇邺选集1956-2001》《关肇邺选集2002-2010》《天安门广场优化改造设计研究》等。建筑代表性作品有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三期、四期)、清华大学理学院楼群、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主楼、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等。

关肇邺, (1929年10月4日—2022年12月26日),建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出生于北京。父亲关赓麟。1939年-1947年,关肇邺就读于北京育英中学。1947年-1948年,关肇邺就读于燕京大学。1948年-1952年,关肇邺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52年-1956年,关肇邺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助教。1956年-1978年,关肇邺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讲师。1978年-1984年,关肇邺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81年-1982年,关肇邺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1984年-1990年,关肇邺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1990年-2022年,关肇邺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关肇邺获优秀勘察设计奖(部级奖) 三等奖。1993年,关肇邺获军队优秀建筑设计奖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质奖。1995年,关肇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关肇邺获中国建筑学会梁思成建筑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大师。2005年,关肇邺获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建筑设计奖。 2007年,关肇邺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三等奖。2008年,关肇邺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质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优秀奖。2009年,关肇邺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2010年,关肇邺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质奖。2013年,关肇邺获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2019年,关肇邺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一等奖。2020年,关肇邺捐赠设立“关肇邺奖学金”。著有《关肇邺选集1956-2001》《关肇邺选集2002-2010》《天安门广场优化改造设计研究》等。建筑代表性作品有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三期、四期)、清华大学理学院楼群、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主楼、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