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士聪, (1918年1月3日—2004年4月5日),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南海人。父亲关衍辉。1929年-1935年,关士聪就读于天津市南开中学。1935年-1937年,关士聪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6年,关士聪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940年,关士聪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40年,关士聪与叶连俊,靠着数步量距,测绘出秦岭中段路线地质图,撰写了《甘肃中南部地质》专刊。1940年-1950年,关士聪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1943年,关士聪任职于地质调查所西北分所,在新疆从事地质调查。1949年,关士聪与王钰等去四川、甘肃,为天成铁路(后改为宝成铁路)建设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1950年,关士聪在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同年,关士聪与侯德封、刘东生等去辽宁清原和吉林磐石调查金矿、铜矿。1952年,关士聪任地质部地质工程师。1954年,关士聪任地质部内蒙古棹子山地质队队长兼主任工程师。1955年,关士聪任地质部633队主任工程师。1956年,关士聪任地质部石油地质局、区测司、地矿司主任工程师。1961年-1981年,关士聪任地质部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73年,关士聪被乌海市首届科学大会誉为“乌海市的奠基人”。1980年,关士聪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关士聪任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同年,关士聪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著有《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油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