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翼东, (1903年3月4日—1996年1月21日),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苏州人。1914年,顾翼东考入东吴附中。1918年-1923年,顾翼东就读于东吴大学化学系。1923年,顾翼东在东吴大学任助教。同年,顾翼东被选为斐陶斐励学会会员。1924年-1925年,顾翼东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硕士学位。1926年,顾翼东任东吴大学化学系教授。1931年,顾翼东任东吴大学化学系任系主任。1933年-1935年,顾翼东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5年,顾翼东被推选为西格玛赛学会正会员。同年,顾翼东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1938年,顾翼东任交通大学化学系教授、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华东联合大学化学系实验室主任。1942年-1952年,顾翼东任苏州东吴大学理学院院长。1945年,顾翼东在主管钨矿出口的机关-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工作。1946年,顾翼东任上海医学院兼任教授、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化验室主任。1950年,顾翼东任大同大学兼任教授。1951年,顾翼东兼任上海轻工业局医药研究所顾问。1952年,顾翼东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同年,顾翼东加入九三学社。1953年,顾翼东任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1956年,顾翼东任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该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顾翼东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化学组组员,国家科委化工组试剂小组组员。1963年,顾翼东任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稀有元素化学讨论班负责人。1980年,顾翼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顾翼东用“倒滴法”制得活性粉状白钨酸。著有《有机试剂在金属元素比色分析及沉淀分离中应用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