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6月21日—1989年11月14日),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有机化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浙江绍兴人,生于北京。1923年-1927年,高振衡先后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北京志成中学。1927年-1930年,高振衡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30年-1934年,高振衡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34年-1937年,高振衡在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高振衡随学校南迁。1937年-1940年,高振衡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0年-1941年,高振衡在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任助教。1942年-1946年,高振衡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1946年,高振衡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授。1948年,高振衡参加反饥饿、反内战斗争,罢教斗争。1949年-1971年,高振衡任南开大学化学系系副主任。1952年,高振衡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文教委员。1956年,高振衡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高振衡任中国科学院华北分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1959年,高振衡被选为先进工作者,参加全国群英会。1972年-1980年,高振衡任南开大学化学系系主任。1973年,高振衡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参加天津市第一次教师代表大会。1978年,高振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高振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高振衡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著有《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和《物理有机化学(上、下册)》等。

高振衡, (1911年6月21日—1989年11月14日),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有机化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浙江绍兴人,生于北京。1923年-1927年,高振衡先后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北京志成中学。1927年-1930年,高振衡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30年-1934年,高振衡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34年-1937年,高振衡在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高振衡随学校南迁。1937年-1940年,高振衡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0年-1941年,高振衡在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任助教。1942年-1946年,高振衡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1946年,高振衡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授。1948年,高振衡参加反饥饿、反内战斗争,罢教斗争。1949年-1971年,高振衡任南开大学化学系系副主任。1952年,高振衡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文教委员。1956年,高振衡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高振衡任中国科学院华北分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1959年,高振衡被选为先进工作者,参加全国群英会。1972年-1980年,高振衡任南开大学化学系系主任。1973年,高振衡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参加天津市第一次教师代表大会。1978年,高振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高振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高振衡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著有《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和《物理有机化学(上、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