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济宇, (1902年5月23日—2000年4月29日),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有机合成研究和化学教学。字恩波,河南舞阳人。父亲高瑞庭,妻子陈佩瑛,女儿高宏瑾,儿子高宏越。1916年-1917年,高济宇就读于河南开封第一中学。1917年-1922年,高济宇就读于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2年-1923年,高济宇就读于交通部唐山大学。1923年-1924年,高济宇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电机系。1924年-1927年,高济宇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化学系。1927年-1929年,高济宇就读于美国伊利诺大学,获硕士学位。1930年-1931年,高济宇任伊利诺大学化学系研究助理。1931年,高济宇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同年,高济宇任中央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33年,高济宇受聘为河南大学理学院教授。1934年,高济宇任南京中央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1934年-1945年,高济宇任中央大学化学系主任。1940年,高济宇用分子银处理2,5-二溴-1,6二苯-1,6-己二酮,独创性地提出并证明了“二酮-环醇”互变异构理论。1943年,高济宇被评为部聘教授。1947年,高济宇任中央大学化学系教务长。1949年,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高济宇任理学院长。1950年-1984年,高济宇任南京大学副校长。1952年,高济宇任南京大学教务长、一级教授。1956年,高济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1983年,高济宇任南京大学副校长。1958年-1978年,高济宇兼任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高济宇任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