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6月26日—2013年6月14日),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仪器分析学科奠基人之一。陕西泾阳人。父亲高季维,女儿高苓。1938年-1943年,高鸿就读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43年-1945年,高鸿在中央大学任教。1945年-1947年,高鸿就读于美国伊利诺大学,获博士学位。1947年-1948年,高鸿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工作。1948年,高鸿任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历任南京大学教授、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常委。1978年,高鸿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高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高鸿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2年,高鸿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8年,高鸿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1年,高鸿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2年,高鸿获高等学校优秀学术著作奖特等奖。同年,高鸿任任西北大学化学系教授。1993年,高鸿被聘为西北大学终身教授。1997年,高鸿任西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98年,高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资深院士。2002年,高鸿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3年,高鸿铜像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落成。著有《极谱电流理论》《仪器分析》《示波滴定》。

高鸿, (1918年6月26日—2013年6月14日),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仪器分析学科奠基人之一。陕西泾阳人。父亲高季维,女儿高苓。1938年-1943年,高鸿就读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43年-1945年,高鸿在中央大学任教。1945年-1947年,高鸿就读于美国伊利诺大学,获博士学位。1947年-1948年,高鸿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工作。1948年,高鸿任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历任南京大学教授、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常委。1978年,高鸿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高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高鸿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2年,高鸿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8年,高鸿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1年,高鸿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2年,高鸿获高等学校优秀学术著作奖特等奖。同年,高鸿任任西北大学化学系教授。1993年,高鸿被聘为西北大学终身教授。1997年,高鸿任西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98年,高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资深院士。2002年,高鸿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3年,高鸿铜像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落成。著有《极谱电流理论》《仪器分析》《示波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