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3日—),光学材料、非晶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非晶态物理、固体光学和光谱学以及光信息存储研究。浙江杭州人。妻子邓佩珍。1949年-1952年,干福熹就读于浙江大学。1952年,干福熹在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前身)工作。1957年,干福熹建立中国第一个光学玻璃试制基地。1956年-1959年,干福熹就读于苏联科学院硅酸盐化学研究所,获副博士学位。1960年-1964年,干福熹任光学材料研究部主任。1964年-1977年,干福熹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任激光材料研究室主任。1977年-1984年,干福熹任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1980年,干福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7年-1992年,干福熹任中国科学院光盘联合实验室主任。1993年,干福熹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2009年,干福熹任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7年,干福熹获何梁何利科学和技术进步奖。2001年,干福熹获国际玻璃界的大奖-国际玻璃协会主席奖。2001年-2008年,干福熹任先进光子学材料和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著有《光学玻璃》《硅酸盐玻璃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无机玻璃物理性质计算及成份设计》等。

干福熹, (1933年1月3日—),光学材料、非晶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非晶态物理、固体光学和光谱学以及光信息存储研究。浙江杭州人。妻子邓佩珍。1949年-1952年,干福熹就读于浙江大学。1952年,干福熹在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前身)工作。1957年,干福熹建立中国第一个光学玻璃试制基地。1956年-1959年,干福熹就读于苏联科学院硅酸盐化学研究所,获副博士学位。1960年-1964年,干福熹任光学材料研究部主任。1964年-1977年,干福熹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任激光材料研究室主任。1977年-1984年,干福熹任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1980年,干福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7年-1992年,干福熹任中国科学院光盘联合实验室主任。1993年,干福熹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2009年,干福熹任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7年,干福熹获何梁何利科学和技术进步奖。2001年,干福熹获国际玻璃界的大奖-国际玻璃协会主席奖。2001年-2008年,干福熹任先进光子学材料和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著有《光学玻璃》《硅酸盐玻璃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无机玻璃物理性质计算及成份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