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新构造、活动构造、地震构造和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高阳人。妻子刘雅蓉。1948年-1952年,丁国瑜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1955年,丁国瑜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955年-1959年,丁国瑜就读于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59年-1970年,丁国瑜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69年-1970年,丁国瑜去非洲参加中国援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沿线地震烈度的考察研究工作,任地震专家组组长。1971年,丁国瑜任国家地震局震情分析组组长、分析预报室主任。1980年,丁国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1988年,丁国瑜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1984年,丁国瑜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5年,丁国瑜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0年,丁国瑜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丁国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丁国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9年,丁国瑜获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著有《我国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破裂网络》《中国的活断层》《富蕴地震断裂带》《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中国活断层图集》等。

丁国瑜, (1931年9月18日—),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新构造、活动构造、地震构造和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高阳人。妻子刘雅蓉。1948年-1952年,丁国瑜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1955年,丁国瑜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955年-1959年,丁国瑜就读于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59年-1970年,丁国瑜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69年-1970年,丁国瑜去非洲参加中国援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沿线地震烈度的考察研究工作,任地震专家组组长。1971年,丁国瑜任国家地震局震情分析组组长、分析预报室主任。1980年,丁国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1988年,丁国瑜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1984年,丁国瑜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5年,丁国瑜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0年,丁国瑜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丁国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丁国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9年,丁国瑜获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著有《我国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破裂网络》《中国的活断层》《富蕴地震断裂带》《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中国活断层图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