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基, (印尼语:Tan Tjong-Kie,1922年9月15日—1991年9月25日),岩石力学和地球动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安溪人,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苏加巫眉镇。妻子陈文妹,儿子陈能昱。1940年-1942年,陈宗基就读于印尼万隆工学院水利系。1946年-1949年,陈宗基就读于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水利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49年,陈宗基在德尔夫特土力学研究所工作。1954年,陈宗基在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获技术科学博士学位。1954年,陈宗基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粘土结构力学的学说,用以阐明土的流变和破坏特性。1955年-1957年,陈宗基在哈尔滨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任研究员、土力学研究室主任。1955年-1958年,陈宗基兼任国家建委黄土研究组副组长。1958年-1962年,陈宗基任国家科委三峡工程岩基组科技组长。1962年-1977年,陈宗基任中科院武汉岩体土力学研究所第一副所长。1972年-1988年,陈宗基任葛洲坝坝基工程技术顾问。1977年-1989年,陈宗基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地球动力学研究室主任。1978年,陈宗基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土流变学研究奖。1980年,陈宗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陈宗基被比利时国王授予“利奥波德二世一级骑士”勋章和荣誉证书。1988年,陈宗基研制成功800吨高温高压伺服三轴流变仪。1993年,陈宗基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