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弼, (1931年1月28日—2019年12月4日),微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超结结构(Super Junction)的发明人,主要从事新型功率器件及其集成电路等领域的研究。小名“难儿”,浙江金华浦江人,出生于上海。父亲陈德征,母亲徐呵梅,大哥陈星沐,妻子唐俊奇。1947年-1952年,陈星弼就读于同济大学电机系。1952年-1953年,陈星弼在厦门大学电机系担任助教。1953年-1956年,陈星弼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担任助教。1956年,陈星弼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任教。1956年-1959年,陈星弼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进修半导体。1969年,陈星弼被派往到773厂支援研制氧化铅摄像管。1980年,陈星弼到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做访问学者。1981年,陈星弼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研究。1983年,陈星弼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微电子研究所所长。1991年,陈星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陈星弼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1994年,陈星弼在英国威尔士的斯旺西大学,任访问学者。1997年,陈星弼被电子工业部授予优秀教师奖。1998年,陈星弼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9年,陈星弼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陈星弼被评为成都市劳模。2015年,陈星弼获得IEEE ISPSD颁发的最高荣誉“国际功率半导体先驱奖”。2018年,陈星弼入选IEEE ISPSD首届名人堂。同年,陈星弼获“成电立德树人成就奖”。2019年,陈星弼当选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终身会士(IEEE Life F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