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数学奖得主。福建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人。父亲陈元俊,母亲潘玉婵,哥哥陈景桐,姐姐陈瑞珍,弟弟陈景光,妹妹陈景馨、陈景星,妻子由昆,儿子陈由伟。1941年-1944年,陈景润就读于三元县三民镇中心小学(三明市三元区实验小学前身)。1944年-1947年,陈景润就读于三元县立初级中学(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前身)。1948年,陈景润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现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50年-1953年,陈景润就读于厦门大学数理系。1953年,陈景润在北京四中任教。1954年,陈景润任厦门大学数学系资料员。1957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1959年,陈景润在《科学纪录》上发表论文《华林问题g(5)的估计》。同年,陈景润被调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962年,陈景润被调回至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同年,陈景润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66年,陈景润在发表的《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的论文简报中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1+2”的结果。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1+2”,把大量的推理和演算浓缩成只有20页左右的证明。1977年,陈景润由助理研究员晋升为研究员。1978年,陈景润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奖状。1980年,陈景润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陈景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陈景润罹患帕金森综合症。1988年,陈景润被评定为一级研究员。1992年,陈景润获华罗庚数学奖。1994年,陈景润获何梁何利基金奖。1999年,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把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观测中心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681”的小行星(第一颗编号为素数的小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2009年,陈景润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陈景润被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陈景润入选最美奋斗者。2022年,陈由伟成立厦门市陈景润科学基金会。著有《初等数论》《组合数学》《哥德巴赫猜想》《组合数学简介》等。

陈景润, (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数学奖得主。福建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人。父亲陈元俊,母亲潘玉婵,哥哥陈景桐,姐姐陈瑞珍,弟弟陈景光,妹妹陈景馨、陈景星,妻子由昆,儿子陈由伟。1941年-1944年,陈景润就读于三元县三民镇中心小学(三明市三元区实验小学前身)。1944年-1947年,陈景润就读于三元县立初级中学(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前身)。1948年,陈景润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现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50年-1953年,陈景润就读于厦门大学数理系。1953年,陈景润在北京四中任教。1954年,陈景润任厦门大学数学系资料员。1957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1959年,陈景润在《科学纪录》上发表论文《华林问题g(5)的估计》。同年,陈景润被调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962年,陈景润被调回至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同年,陈景润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66年,陈景润在发表的《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的论文简报中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1+2”的结果。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1+2”,把大量的推理和演算浓缩成只有20页左右的证明。1977年,陈景润由助理研究员晋升为研究员。1978年,陈景润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奖状。1980年,陈景润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陈景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陈景润罹患帕金森综合症。1988年,陈景润被评定为一级研究员。1992年,陈景润获华罗庚数学奖。1994年,陈景润获何梁何利基金奖。1999年,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把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观测中心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681”的小行星(第一颗编号为素数的小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2009年,陈景润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陈景润被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陈景润入选最美奋斗者。2022年,陈由伟成立厦门市陈景润科学基金会。著有《初等数论》《组合数学》《哥德巴赫猜想》《组合数学简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