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2月17日—2019年8月26日),化学工程、湿法冶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金堂人。父亲陈松谱,妻子刘蓉。1939年-1943年,陈家镛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重庆)。1943年,陈家镛在国立中央大学任化学系助教。1944年,陈家镛试制成功滴滴涕(DDT)。1947年-1949年,陈家镛就读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工系,获硕士学位。1951年,陈家镛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工系博士学位。1951年-1952年,陈家镛在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1952年-1954年,陈家镛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化学工程系,任博士后副研究员。1954年-1956年,陈家镛美国布法罗的杜邦公司薄膜部约克斯研究所任工程师。1956年,陈家镛回国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名过程工程研究所)。1957年,陈家镛完成“氨浸法”回收尾矿中铜的初步探索。1958年-1984年,陈家镛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湿法冶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78年,陈家镛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1983年,陈家镛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陈家镛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陈家镛或国家发明三等奖。1982年,陈家镛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明奖。1987年,陈家镛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6年,陈家镛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陈家镛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9年,陈家镛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陈家镛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著有《溶剂萃取手册》《湿法冶金手册》等。

陈家镛, (1922年2月17日—2019年8月26日),化学工程、湿法冶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金堂人。父亲陈松谱,妻子刘蓉。1939年-1943年,陈家镛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重庆)。1943年,陈家镛在国立中央大学任化学系助教。1944年,陈家镛试制成功滴滴涕(DDT)。1947年-1949年,陈家镛就读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工系,获硕士学位。1951年,陈家镛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工系博士学位。1951年-1952年,陈家镛在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1952年-1954年,陈家镛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化学工程系,任博士后副研究员。1954年-1956年,陈家镛美国布法罗的杜邦公司薄膜部约克斯研究所任工程师。1956年,陈家镛回国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名过程工程研究所)。1957年,陈家镛完成“氨浸法”回收尾矿中铜的初步探索。1958年-1984年,陈家镛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湿法冶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78年,陈家镛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1983年,陈家镛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陈家镛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陈家镛或国家发明三等奖。1982年,陈家镛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明奖。1987年,陈家镛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6年,陈家镛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陈家镛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9年,陈家镛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陈家镛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著有《溶剂萃取手册》《湿法冶金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