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22日—2004年4月7日),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地洼学说的创立者。广东新会天马人。1925年,陈国达考入新会第一中学。1930年-1934年,陈国达就读于中山大学地质系。1932年,陈国达获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矿产研究奖金。1934年-1936年,陈国达获美国洛克菲勒文化基金会奖学金,就读于北平研究院。1936年-1946年,陈国达先后在两广地质调查所、江西地质调查所任技士、技正。1946年-1951年,陈国达任中山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1952年-1977年,陈国达在中南矿冶学院,任地质系主任、教授。1956年,陈国达创立关于地壳演化规律的活化构造新理论“地洼学说”。同年,陈国达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陈国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1984年,陈国达任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1980年,陈国达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陈国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985年,陈国达任中南工业大学(前身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学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1989年,陈国达获湖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1991年,陈国达提出了壳体(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1995年,陈国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陈国达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有《广东灵山地震志》《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活化构造成矿学》《中国大地构造》等。

陈国达, (1912年1月22日—2004年4月7日),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地洼学说的创立者。广东新会天马人。1925年,陈国达考入新会第一中学。1930年-1934年,陈国达就读于中山大学地质系。1932年,陈国达获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矿产研究奖金。1934年-1936年,陈国达获美国洛克菲勒文化基金会奖学金,就读于北平研究院。1936年-1946年,陈国达先后在两广地质调查所、江西地质调查所任技士、技正。1946年-1951年,陈国达任中山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1952年-1977年,陈国达在中南矿冶学院,任地质系主任、教授。1956年,陈国达创立关于地壳演化规律的活化构造新理论“地洼学说”。同年,陈国达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陈国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1984年,陈国达任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1980年,陈国达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陈国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985年,陈国达任中南工业大学(前身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学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1989年,陈国达获湖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1991年,陈国达提出了壳体(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1995年,陈国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陈国达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有《广东灵山地震志》《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活化构造成矿学》《中国大地构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