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楚南, (193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7日),腐蚀科学与电化学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常熟沙洲区合兴乡中兴镇(张家港锦丰镇光明村小圩埭)人。父亲曹仲道。1948年,曹楚南毕业于江阴梁丰中学。1948年-1952年,曹楚南就读于同济大学化学系。1952年-1994年,曹楚南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现已合并入金属研究所)工作。1962年,曹楚南研制出一种能在铜含量很高的铸铝合金上生成完整阳极氧化膜的方法。1966年,曹楚南参加四川威远含硫气田井下设备的防护研究。1969年-1973年,曹楚南被下放到长白山下的山区农村插队落户。1982年,曹楚南晋升研究员。1983年,曹楚南获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劳动模范。1985年,曹楚南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曹楚南兼任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3月-1986年6月,曹楚南担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1987年,曹楚南调入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任该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同年,曹楚南参与和领导了中国科学院腐蚀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的创建,并出任该室主任。1990年,曹楚南任中国科学院材料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曹楚南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同年,曹楚南获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曹楚南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1998年,曹楚南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1999年,曹楚南兼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2015年,曹楚南获中国腐蚀与防护肖纪美学术奖。著有《腐蚀电化学原理》《电化学阻抗谱导论》《中国材料的自然环境腐蚀》等。